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与丙泊酚麻醉,并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更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相关麻醉指标。

  • 标签: 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碘油输卵管造影(HSG)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妇产科进行HSG的98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入室(T1)、给予麻醉药物2min后(T2)、扩张宫颈(T3)、置入微导管(T4)及检查结束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后下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Riker镇静躁动评分、术中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在T2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AP、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VAS评分及术中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及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需麻醉医生干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HSG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时间短、躁动发生少,安全性可靠,镇静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输卵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丙泊酚,观察组在应用丙泊酚的基础上复合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进一步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丙泊酚用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人流麻醉中复合应用丙泊酚及小剂量芬太尼,安全高效,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丙泊酚 小剂量芬太尼 无痛人流麻醉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剂量罗哌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术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方法取得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剂量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老年下肢骨折 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80例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方式,实验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镇痛诱导时间以及平均苏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麻醉有效率为95.00%,比对照组高15.00%,镇痛诱导时间和平均苏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的麻醉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镇痛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对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70例患者分组研究,B组选择丙泊酚麻醉方式,A组选择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与B组相比,相对更短,A组丙泊酚用量与B组相比,明显更少(p<0.05);两组麻醉前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A组清醒后10分钟、半小时VAS评分与B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率为5.71%,与B组20.0%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清醒,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麻醉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地佐辛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动脉瘤患儿探究对其展开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静脉麻醉后对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数字表随机选我们医院接诊的动脉瘤患儿共计40例(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均在我们医院择期行介入治疗并均选择微量泵行静脉输注。其中20例为对照组,选择瑞芬太尼麻醉后展开手术治疗,另有20例均为观察组,选择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展开手术治疗。探究两组动力学指标、术中参数等进行对比。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上,观察组在HR和MAP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SaO2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体动,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术中呛咳对照组2例,术后有恶心呕吐表现对照组2例。不良情况发展占比观察组为5%(1/20),对照组为30%(6/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动脉瘤患儿,行介入治疗时选择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展开微量泵入静脉麻醉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少,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动脉瘤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介入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会阴护理包(含抗人乳头瘤病毒HPV、抗白色念球菌复合免疫球蛋白100mg)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疗效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临床12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含复合免疫球蛋白会阴护理包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宫颈糜烂面、白带性状及量的变化,检测HPV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HPV的转阴率和白带增多消失率复合免疫球蛋白会阴护理包治疗组转阴率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复合免疫球蛋白会阴护理包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转阴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及应用;做好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规范使用,对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HPV 含复合免疫球蛋白会阴护理包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自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发现的符合初治肺结核患者诊断标准的53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进行治疗,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胸片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532例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及整个疗程结束之后的胸片检测结果显示489例患者药物吸收良好,药物吸收率为91.92%,60岁及以上患者吸收良好例数为203,吸收率为76.32%,60岁以下患者吸收良好例数为247,吸收率为92.86%,60岁以下患者药物吸收率明显优于60岁及以上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肾损害、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例数为183,发生率为34.39%,不同性别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率较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固定剂量复合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内镜下结直肠黏膜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黏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结直肠黏膜病变切除术,给予患者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控制患者体征状态,记录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和恢复情况等。结果在实施麻醉诱导之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术后患者心率恢复快速,缩短复苏时间,没有出现呼吸抑制情况。在本组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呼吸抑制,在给予患者辅助呼吸之后呼吸正常。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应用在内镜下结直肠黏膜病变切除术患者当中,能够迅速进行麻醉诱导,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便于操作,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直肠黏膜病变切除术 丙泊酚 芬太尼 靶控输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着重分析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用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临床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于2016年2月到2018年8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7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不使用右美托咪啶,术中用常规麻醉维持方法维持麻醉,而观察组则使用。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和麻醉总用量,将数据制成表格,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对照组的麻醉总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的麻醉总用量,且此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注入右美托咪定的患者,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能够有所减少,继而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积极地接受治疗。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全麻与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行静脉全麻,观察组行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气腹前后生理指标变化及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气腹5min后血氧饱和度、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静脉全麻,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可有效改善其气腹后生理状态,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儿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全麻 静脉复合吸入麻醉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接受无痛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我院接受无痛分娩初产妇60例(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的30例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结果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75.21±4.33)min、药物起效时间(59.63±5.26)s、并发症发生率(3.33%)、分娩期间VAS评分(2.45±1.62)分、肌松满意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分娩初产妇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明显。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复合制剂配合性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2例青春期功血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与试验组(n=61),对照组施以性激素联合药物治疗,试验组施以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复合制剂配合性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近期疗效与随访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止血效果、近期疗效与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复合制剂配合性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但能够提升止血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量元素 维生素复合制剂 性激素 青春期功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6例行新生儿全身麻醉患儿,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七氟醚单独麻醉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治疗,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4.45%(42/54)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100%(54/5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内苏醒指数、病症改善指数和整体康复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麻醉对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调节力,且明显减少了麻醉用药剂量,避免了麻醉后遗症和不良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新生儿全身麻醉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硬膜外注射适量罗哌卡因,对照组加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O、T1、T3时的HR、MAP、Sp0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对照组HR明显高于观察组,而MAP、Sp02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以及肌松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以及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眯啶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麻醉质量。方法2018年2月~8月,医院妇科接收的计划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对象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麻醉,术中追加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术前静注地佐辛。结果观察组医师对麻醉满意度、患者对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术后停留时间、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地佐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3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两组。对照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进行麻醉;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处于T0、T1两个时段时,两组患者的CVP、MAP指标水平差异不大(P>0.05);处于T2时段时,观察组患者的CVP、MAP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妇科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行胃肠腹部手术的肝功能异常患者8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选择同期行胃肠腹部手术的无肝功能异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与A组使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B组使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别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开腹即刻(T3)、术中40min(T4)采集患者动脉血,HPLC法检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记录T1~T4、术中60min(T5)和术中90min(T6)血浆丙泊酚靶浓度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A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T4时NE及E浓度均降低,T3、T4时B组患者NE和E的浓度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6时间内A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T1~T6血浆丙泊酚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同。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肝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双侧TAP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麻醉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采用双侧TAP阻滞麻醉,观察组(n=25)采用双侧TAP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和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6h、24h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4%,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7%。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TAP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镇痛模式,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双侧TAP 双侧腹直肌鞘阻滞 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