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齿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10%~15%.其中AndersonⅡ型(通过齿突基底部)的骨折占齿突骨折的2/3。此型骨折常出现明显的寰枢椎不稳,易引起神经症状,且不愈合率高,常需内固定治疗。如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将影响40%~50%一的颈椎旋转动度。而采用齿突螺钉直接内固定,不但可以保留

  • 标签: Dens双螺钉 内固定 齿突骨折 寰枢关节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剥脱术应用自制加压固定袋治疗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静脉剥脱术患者 10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探究组,参考组采用传统止血方式,探究组采用自制加压固定袋,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探究组中感染 1例,发生率 2.0%,血肿 1例发生率 2.0%,总并发症率为 4.0%,参考组有 2例压疮、 3例感染、 3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 4.0%, 6.0%, 6.0%,总并发症率为 16.0%,探究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考组, p< 0.05。结论:静脉剥脱术行自制加压固定袋相比传统止血方式能够提高术后止血效果,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静脉剥脱术 腹股沟 自制加压固定袋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与髌骨爪固定术对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n=41),对实验组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治疗,对参照组采用髌骨爪固定术治疗,较比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为髌骨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并发症少,较比髌骨爪固定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 髌骨爪固定术 髌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术前与术后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 简介:背景:胸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节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节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节段组,采用短节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节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长节段 短节段
  • 简介:目的:探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切口大小及住院时间)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可有效减小患者手术创伤,利于早期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 传统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镜手术内固定与传统剖胸内固定方案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胸内固定手术治疗,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腔镜组患者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VAS评分更优,且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腔镜组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内固定方案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患者痛苦较少,恢复速度较快,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开胸手术 胸腔镜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实验组接受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动力髋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恢复快等优势,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评价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临时外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下颌骨骨折急诊入院患者在围手术期即刻使用自锁固定系统完成临时固定。结果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使用自锁式固定系统临时外固定,14例固位稳定,4例固位松脱。结论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临时外固定治疗中效果可靠,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自锁 临时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35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治疗,组二35例为观察组,采用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总优良率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PFEN内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DHS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并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4%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指标评分上研究组为(26.8±3.2)分,与对照组(22.3±2.3)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当,但是石膏固定疗法更能够提高老年患者主观指标评分,易于被其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胫骨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5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56例胫骨骨折合并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螺钉、克氏针螺钉、钢丝以及可吸收螺钉等有限内固定法同时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跟踪调查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感染情况等.结果本组56例通过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治疗效果显效35例,有效19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96.43%.其中29例患者经过转位肌皮瓣移植手术,15例出现肌皮瓣远端边缘坏死,9例患者首次皮瓣移植失败,后经再次移植,软组织缺损修复且创口愈合;2例术后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并形成胫骨慢性骨髓炎,对其进行大骨段切除术后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1例较为严重实行了截肢手术.患者出现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共31株,铜绿假单胞菌共14株,大肠埃希菌7株,其他病菌6株.结论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感染;胫骨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架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fficacyoflimitedinternalfixationcombinedwithexternalfixatorintreatmentofinfectivetibialfractures.MethodsAtotalof56casesoftibialfactureweretreatedwiththelimitedinternalfixationcombinedwithexternalfixatorinthehospitalfromApril2008toMay2013.Intheprocessoftreatment,Kirschnerscrew,screw,absorbablescrews,andsteelwireswereusedtotreatallcases.Evaluatetheclinicalefficacythroughcollectingandanalyzingtheclinicaldata.ResultsOftotal56casesoftibialfacture,excellentrateofevaluatingresultis96.43%,after29casestakingtransposiGtionmuscleflapsurgery,therewere15casesofmuscleflapdistaledgenecrosis,9casesofflapfailure,afterretransplantation,softtissuedefectsandwoundhealing;2casesappearedtheinfectionandthetibiachronicosteomyelitis.Theinfectionsinclude31Staphylococcusaureus,14Pseudomonasaeruginosa,7EscheGrichiacoli,andsixothergerms.ConclusionThelimitedinternalfixationcombinedwithexternalfixatorandsystemicperioperativetreatmentofinfectionscanaGchieveKseaytiswfoarcdtsorytherapeuticeffectontheinfectivetibialfractures.Tibialfracture;Limitedinternalfixation;Externalfixator;Infection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4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使用L1SS、DCS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7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按照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川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LISS组优良率91.43%高于DCS组的74.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中LISS法在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等均优于DCS法,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 远端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