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011-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判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7326菌侏。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3.1%,革兰阴性菌占66.9%。2011-2013年排名前列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占总分离菌侏的76.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但在2012年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尤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水平均〉80.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耐药率维持在30.0%以下。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SCNS检出率分别为56.1%和77.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哇胺的耐药菌侏。检出的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75.0%。屎肠球菌侏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4.9%。结论医院主要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不一且不断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除鲍曼不动杆菌外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尚有较好的敏感性,糖肽类抗菌药物则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好的活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避免引发耐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简介:摘要腹直肌分离在孕早期即可出现,随孕周的增加,分离程度越来越大,分娩后还可持续分离。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腹直肌分离会给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不仅体型无法恢复,可能出现继发性的症状,如下背痛、脱疝等。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白线 腹直肌矫正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LCM技术最早是在美国肿瘤基因解剖计划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单细胞。说明看下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很多先进技术应用到医学工作中,推进法医学发展。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LCM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在法医学检验中LCM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能够给公安机关提供更加准确的线索,明确侦查方案,提供有科学依据的法医证据。本文主要研究LCM技术对早期流产组织胚胎成分的分离检验,实现母体与胎儿成分的有效分离

  • 标签: LCM技术 早期流产 胚胎组织 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配合对血液成分采集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总数量为 47人,选取的时间为 2016年 2月 -2017年 3月。对这 47名病患展开精细的护理,在采集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评估其各项状况;在采集中,细致观察病患的病情,做好各项辅助工作,对血管通路进行良好的保护。结果:全体 47名病患均达到满意效果,护理认可度极高。结论:在病患进行血细胞分离采集的期间,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够使采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应予以推广。

  • 标签: 细胞分离机 血液成分采集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油红和VonKossa鉴定成脂成骨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成功从脂肪中分离纯化得到hADSCs,呈放射状、河流状的梭形细胞。流式结果显示hAD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166等,低表达或不表达CD45和HLA-DR。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显示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强。成脂和成骨染色显示其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实验表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hAD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 分离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及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应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培养基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58份标本分离得到156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0.5%。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应重视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分离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血清检验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真空玻璃管进行血液的收集和检验,观察组使用血清分离胶试管,对比两组血液的凝固时间和离心时间以及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液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而且血液凝固时间短,血清分离更明显,两组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血清分离胶 生化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物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了人们的健康发展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生物制药设备与分离纯化技术作为医疗制药领域的基础技术,综合生物、化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实现了生物制药产业的扩大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生物制药设备研究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增进研究学者对以上两种制药关键技术的了解,并探究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仅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制药 制药设备 分离纯化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

  • 标签: 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药技术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这也为生物制药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生物制药设备以及分离纯化技术帮助下,药物品质能够得到更好保障,让民众身体快速恢复健康。总的来说,生物制药设备以及分离纯化技术会对药品纯度产生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和管理者应对其提高重视程度。本文以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对生物制药设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论述了常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用。

  • 标签: 生物制药 分离纯化技术 亲和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因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30例,依据治疗形式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人数15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手法放松治疗,实验组均接受针刺联合艾灸,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耻骨联合宽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耻骨联合宽度、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明显,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艾灸治疗,促进耻骨联合分离愈合,解决耻骨联合疼痛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活动障碍基本消失。

  • 标签: 针刺 艾灸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探究血清分离胶应用效果及在生化指标方面评价。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0年7月,结束时间:2022年5月,参考对象从以上阶段内抽取,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对象检查后发现,均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总例数为88。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将普通玻璃采血管为对照组提供,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为实验组提供,各组收纳健康体检者44例,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临床检验后,关于TP、CK、AST、Ca2+指标,实验组VS对照组,较低,P<0.05;GLu比较,实验组高,P<0.05。结论:临床检验时,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效果明显。

  • 标签: 生化指标 血清分离胶 临床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方法: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择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 50 例产妇,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母婴分离产妇经过护理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为 6% ,护理满意度为 94% ;对照组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为 24% ,护理满意度为 72% , 两组产妇 临床护理 效果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母婴分离的产妇预后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她们生活质量提升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 标签: 母婴分离产妇 优质护理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成分分离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进展,评估其对提高临床输血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系统回顾近五年内相关医学文献,结合临床实验数据,采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样本包括从多个注册的临床试验中随机选择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等研究设计。结果:结果显示,采用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临床输血过程中,输血效率提高了30%,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15%。特别是在处理急性大量出血和复杂病例时,该技术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血液成分分离技术能显著提升临床输血的效率和安全性,对于管理复杂输血需求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普及和优化该技术的应用。

  • 标签: 血液成分分离,临床输血,效率提高,安全性,元分析
  • 简介:目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蛋白rhALR。方法:其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含体抽提、洗涤处理、使包含体纯度达75%以上,用8mol/L尿素变性溶解包含体沉淀后上清直接稀释复性,再经浓缩、透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系列纯化步骤。结果: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回收率达20%。

  • 标签: 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 包含体 复性 纯化
  • 简介:CB法微核图像中淋巴细胞的粘连情况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类。首先利用面积阈值、圆度阈值、延展度阈值提取串联的淋巴细胞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基于凹点搜寻的分离方法对串联淋巴细胞区域进行分离,同时克服了崎岖边界的干扰问题;对于分离后的细胞,再判断其是否为双核淋巴细胞。这为CB法微核图像自动分析中串联淋巴细胞的判别和分离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提高CB法微核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不影响自动分析的速度。

  • 标签: 淋巴细胞 CB法微核试验 微核图像 粘连细胞 自动分离 最短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观察其疗效,为目前临床骨科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临床治疗6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皮质骨螺钉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使用弹性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