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诊断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可有效诊断肝硬化,并可评估出血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结果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做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方法在利用品管圈联合B超室、医务科、后勤部多方协作,针对B超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各个部门协作整改。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135.5分钟降低到改善后的68分钟。结论由门诊部牵头,利用品管圈多部门协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

  • 标签: B超 候诊时间 品管圈 多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后 首次换药时间 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心动过缓对胃癌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近期我科室内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例,依照其是否合并心动过缓而划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两组均行择期胃癌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合并组术后的心肺、胃肠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手术时间较未合并组更长,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均P<0.01)。结论胃癌合并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较为延长,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于围术期加以适当干预。

  • 标签: 胃癌 合并症 心动过缓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时间窗及疗程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选取年限均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之间,将104例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在患者晚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比之晚期能够更有效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抑制,急性脑梗死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 标签: 不同时间窗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个体检人员需要进行三份外周静脉血,并将其放在4摄氏度、25摄氏度以及32摄氏度的水浴箱内,分析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个小时后,RDW在32摄氏度环境更高,在12小时后,MCHC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低,24小时后,HCT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高。结论在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发现全血标本会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为了确保检测准确性,需要在2小时内给予有效检测。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邢台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最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I组80例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Ⅱ组80例产妇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Ⅲ组80例产妇于产后6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三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电刺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对产妇产后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有产后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于产后60天开始进行药浴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于产后90天开始药浴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有6例患者在药浴的第2到4天出现疼痛加重,观察组则没有此现象。结论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不会对产后风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但尽早开始治疗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出现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产妇 产后风 藏药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药房应用前后对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动化药房系统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采取与传统工作模式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降低药师工作强度,提高处方调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结论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应用可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处方调配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段。方法选择2016年4月—12月期间我科出现过低血糖的52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26例患者均出现低血糖情况,其中49例为晚餐后,占9.32%,44例为晚餐前,占8.37%,58例为午餐后,占11.03%,250例为午餐前,占47.53%,103例为空腹时,占19.58%,22例为夜间,占4.18%。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午餐前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次为空腹时、午餐后,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并且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低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时间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是否出血分成两组,A组30例为出血者,B组50例为未出血者,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都施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比较。结果病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进行检验,能够充分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与出血的情况,并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检验价值 肝硬化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服药时间采用时辰药理学并动态血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疗效有无优化作用。方法选择90例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时辰药理学结合动态血压进行服用厄贝沙坦(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服药时间(对照组,n=45),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展开对比,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在24hSBP(24h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全天收缩压大于140mmHg的百分率及全天收缩压大于140mmHg的时间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尤为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时辰药理学结合动态血压的方案服用厄贝沙坦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动态血压 厄贝沙坦服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以及对患者实施TSH(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6月收治的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就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利用电化学免疫法进行观察,并且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完成对应分组;A1组(35例)选择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A2组(35例)选择单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相关激素水平差异以及TSH抑制治疗时间。结果对于A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以及血清T3(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F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及血清T4(甲状腺素)水平,之后逐渐下降,最终<参考值低限;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血清TSH水平,之后逐渐上升,最终>参考值高限;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第3d,表现出最低的血清FT3水平以及血清T3水平,之后逐渐提升,但是同术前比较,仍然较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血清FT4水平以及血清T4水平;之后逐渐降低,并且同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TSH水平,之后逐渐提升,在>1w,同术前水平相接近,在>2w,参考值高限最终达到。结论临床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就其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针对TSH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可以有效明确。

  • 标签: 甲状腺癌 相关激素水平 TSH抑制治疗 介入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使用品管圈活动对在门诊药房当中候药的患者产生的时间上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1月到5月日常工作期间抽取若干天取门诊患者候药的时间长短取平均值,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从同年10月到次年2月期间实行品管圈活动之后的门诊日常工作中抽取若干天计算平均候药时长,将其作为研究组。计算两组的候药时长,另外对择取时间段当中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满意程度,做以对照。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研究组的患者候药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P<0.05;另外,在满意程度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P<0.05。结论门诊药房当中实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候药时长,令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候药时间 门诊药房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延吉市高校本科生时间管理及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为护理本科生学习及工作方面的开展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管理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1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护理本科生时间管理总分为(146.44±17.08)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5.08±9.76)。时间管理总分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584,P<0.01)。结论本科护理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理教育者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标签: 护理 本科生 时间管理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