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红臀又称尿布皮炎,俗称红屁股,是新生最常见的皮肤问题。由于新生皮肤比较薄,比较嫩,血管丰富。新生表皮保护能力比较差,容易破损,臀部护理不当易引起尿布皮炎。如尿布质地比较硬,吸水性差,不及时更换,臀部皮肤受摩擦及大小便刺激而产生红臀。臀红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臀红表皮呈潮红状态。重度臀红可分为三度Ⅰ度局部皮肤潮红,并伴有皮疹,Ⅱ度臀红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的破溃,脱皮。Ⅲ度臀红局部皮肤大片糜烂或表现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健康,甚至威胁新生生命。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随着极低体质量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治疗上尚没有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新生儿 深部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科近年来40例新生黄疸的护理方法及心得体会。方法对40例新生黄疸病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新生黄疸治愈38例(95%),好转2例(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新生黄疸病因复杂,除临床治疗外,还应重视常规护理。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436例新生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分析结果。结果有51例新生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1.7%。发现早产儿及小于胎龄、低体重、围生期缺氧或窒息、糖尿病母亲、喂养困难、感染、黄疸、巨大为发生新生低血糖的主要因素。结论对高危新生出生后72h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十分必要,并提倡尽早喂养,以预防新生低血糖症的发生,避免或减少低血糖所致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今收治的2例。结果两例患者均切除侧睾丸,另侧睾丸术后三个月观察均无异常。结论新生睾丸扭转早发现早治疗对疗效定的帮助。

  • 标签: 新生儿 睾丸扭转 诊治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小时同室休养,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的护理由过去的封闲式集中护理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个体护理。因此指导产妇如何观察与护理新生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庐江县新生死亡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县2012年~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的126例新生死亡进行分析。结果新生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其中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肺炎、出生缺陷和意外窒息是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加强孕产妇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产前筛查,以降低新生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死亡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新生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般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7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肺部啰音消除、缩短住院时间和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肺炎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在危重新生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NICU的危重新生进行皮肤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监护病房内新生皮肤受损率由33%下降到17%结论使用新生皮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实施预见性皮肤护理,对于降低危重新生皮肤受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风险评估 危重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的溶血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采血过程中怎样减少溶血样本发生率。方法新生未溶血样本30例,每例二管,管作溶血前样本,另管立即人工溶血作溶血后对照。采血过程中自动溶血样本15例,也与溶血前结果进行比较。所有项目都测定三项激素TSH、FT3、FT4。结果溶血样本检验结果对FT3影响最大,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对FT4影响较大,P<0.05,差异显著意义。对TSH影响较小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无论是人工溶血样本或采血过程中的溶血标本都能影响FT3及FT4的检验结果,并从正常范围升高至异常范围,但对TSH检验结果影响不大。FT3和FT4检验结果的升高,将影响新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及时诊治。新生采血过程中有五要素能减低溶血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采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成都市妇幼保健卡通管理系统对高危管理工作模式、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全面评估高危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现场查看、应用体验、调查表、深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选取使用情况好、中、差单位各2个进行现场查看、应用体验及发放调查表。结果高危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简化,质控质量提高,实时绩效考核,工作效率提高。结论成都市妇幼保健卡通管理系统平台可提高高危管理效率,改变高危的管理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标签: 妇幼保健一卡通管理系统 高危儿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基因是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命密码,掌控机体的生老病死。基因疗法,是指利用健康的基因来填补或替代基因疾病中某些缺失或病变的基因,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因为基因疗法是从病根着手,故能大大提高当前些疑难疾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甚至些原被视之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也可以运用这项新兴疗法治愈。随着基因治疗技术深入研究及使用,其对人类健康将做出更多的贡献。

  • 标签: 基因疗法 遗传性疾病 癌症 成功范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降低新生采血过程中溶血样本发生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60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新生采集两管血液标本,管为对照组,另管为观察组,将观察组的标本人工溶血,比较两组的促甲状腺球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中FT3和FT4的含量远低于观察组血液标本的含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血液标本中TSH的含量相差不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血液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提高采血技术,减少溶血标本。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采血技术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生理性黄疸患儿尤其G-6-PD缺陷症患儿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个产科病区2016.3、6、9、12月的足月儿病历。分为1组G-6-PD筛查阳性的生理性黄疸患儿,2组G-6-PD筛查阴性组的生理性黄疸患儿,3组所有黄疸新生,4组未发生黄疸的新生。结果组间比较显示,1组与2组之间服药后光疗结局及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3组与4组在腹泻、呕吐、臀红的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结论本研究不能证实该中成药口服制剂可诱发G-6-PD缺陷症患儿溶血发生,但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 标签: G-6-PD缺乏症 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 溶血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中美GMP的差距。方法通过对GMP规范内容、指导文件、检查形式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思路和建议。结论只有企业与药品监管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我国的GMP标准,使企业深刻理解、严格执行GMP,定能使我国GMP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 标签: GMP cGMP 差别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和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4ml于桡神经周围支;B组分别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上述四支神经周围。阻滞后每2min观察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等待麻醉的时间(从麻醉穿刺开始到患肢痛觉消失),麻醉镇痛维持时间(痛觉消失到感觉到疼痛的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2.8min)较B组(平均4.8min)显著缩短(P<0.05),但是A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阻滞效果、等待麻醉的的时间、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与四阻滞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臂丛 腋路法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