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10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50例患儿应用血常规检验,研究组50例患儿应用血常规、hs-CRP联合检验,对两组检验符合率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血常规、hs-CRP联合检验的研究组,有38例阳性,有12例阴性,检验符合率达到了76.00%;经血常规合检验的常规组,有30例阳性,有20例阴性,检验符合率达到了60.00%;数据对比结果提示,研究组检验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常规、hs-CRP,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有利于提升阳性检验率,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s-CRP 血常规 小儿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在儿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照组使用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效果及检验满意度评分统计对比。结果两组在检验准确效果方面,观察组检验总有准确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69.81%,观察组检验的准确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检验结果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5.7±3.6)分,对照组为(79.8±5.6)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利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检验效果较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6月15日-2017年6月18日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照组---50例(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组患者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检出率(肺炎40.00%、肠炎30.00%、脑膜炎26.00%)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检验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用于诊断儿童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病原体分离培养与PCR鉴定结果为依据将研究患儿分为腺病毒阳性组及呼吸道合包病毒阳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结果比较,腺病毒阳性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参考范围,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腺病毒阳性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儿以淋巴细胞为主。腺病毒阳性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范围,而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疾病中血细胞常规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中可应用血细胞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数字随机法的方式抽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收的的非细菌性感染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收并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给予三组CRP、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比三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CRP水平、血常规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而P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CRP水平、血常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中,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CRP、PA水平和血常规的检出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联合检测CRP、PA及血常规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及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92例感染疾病患儿,依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非细菌感染组45例。所选患儿均行WBC、PCT、hs-CRP检测。对比WBC、PCT、hs-CRP检测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患儿高,且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阳性检出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WBC、PCT、hs-CRP可作为检测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感染疾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WBC PCT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非细菌感染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治疗感染休克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我院于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各项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变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感染休克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 感染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感染休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休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率较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手术麻醉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休克患者临床的麻醉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4例感染休克的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其中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给予复合静脉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采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或者芬太尼和依托咪酯等药物进行麻醉。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相关的监测指标都明显好于手术前,血压回升、心率得到减缓,而且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较为稳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的休克患者最好采取气管插管来进行全身麻醉,选择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药物,并给予积极抗休克的治疗,避免脏器受到损伤。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麻醉处理分析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休克是影响小儿健康的重要问题,尽管医疗护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小儿感染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在增长。对于感染休克小儿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病原微生物,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感染休克的致病菌和严重并发症,然后介绍小儿感染休克的诊断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最后阐述小儿感染休克的治疗进展,包括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液体复苏,心血管治疗,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和血液制品的应用。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休克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研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恶性结节的患者15例,其中有2例为髓样癌,有11例患者为乳头状癌,有2例为滤泡癌;有良性结节的患者35例,其中有6例为腺瘤,有27例为甲状腺结节腺肿,有2例为桥本氏病。结论对甲状腺结节疾病,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其确诊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患者及早了解自身病情,同时能够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 超声断端 研究
  • 简介:摘要药物是防治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方法之一,但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给患者和健康人群造成损害。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增强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两组患者制酸剂、胃动力药,合并食管炎患者给予应用粘膜保护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干预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76.9%,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ERD在护理方面应注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依从性等方面的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减少精神障碍,改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临床护理 食管炎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见的三种因长期饮酒引起的重大疾病的相关内容,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 标签: 长期饮酒 慢性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病变的CT表现,分析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10年12月182例肺部疾病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病变121例(66.5%),非感染病变61例(33.5%),两组CT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病变的病理形态相似,但CT表现具有相对的区别,可辅助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部感染 非感染性病变 CT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细菌感染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38例,自身免疫活动期35例为研究对象,测其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活动期的患者CPR水平(0.0641±0.0692)g/L,PCT的浓度(0.08±0.09)×10-3g/L;感染组的患者CRP水平(0.1162±0.0862)g/L,PCT的浓度(2.35±7.01)×10-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不如PCT,PCT对鉴别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是有效果的,但CPR与PCT联合对这种诊断没有显著地意义。

  • 标签: 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