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缺氧、缺血诱导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长的影响,通过检测神经导向因子Slit2表达的变化,证实缺氧、缺血诱导可促使其表达增加,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生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1只,鼠龄4-6周龄,体质量在120-160g,清洁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用10%胎牛血清达氏修正依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至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3代细胞通过缺氧预处理不同时间(12、24、48h)进行分组,缺氧预处理后进行缺血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lit2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预处理组缺血培养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及Slit2蛋白表达形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成功;缺氧预处理后BMSC对缺血耐受能力增强,缺氧预处理48h组细胞存活率较高(80%);ELISA结果显示,缺氧预处理24h组Slit2分泌水平是(422.66±24.42)ng/L,缺氧后缺血培养24hSlit2分泌水平是(521.10±20.16)ng/L;与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Slit2分泌水平[(279.63±14.91)ng/L,(326.70±14.8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缺氧预处理组BMSC较正常对照组BMSC细胞形态大,且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当缺氧、缺血诱导后,BMSC分泌Slit2增加,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导向因子Slit2 缺氧预处理 缺血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9±3.5)个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2±3.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用药剂量为每次50kIU/kg,每天2次,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kIU,疗程共5~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P〈0.05)。观察组喘憋、咳喘症状及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布地奈德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预测并合成survivin-△Ex3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基因疫苗,探讨携带表位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疫苗对小鼠移植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将表位基因序列连接,构建pVAX1-STEs-EGFP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口服疫苗。实验动物分为未免疫对照组、口服沙门氏菌组、pVAX1质粒转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口服pVAX1-Survivin-△3(T34A)!EGFP质粒转染的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和口服pVAX1-STEs!EGFP质粒转染的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组。结果表明:在5组肿瘤模型小鼠中,肿瘤瘤块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2.43mm、13.70±2.97mm、13.05±1.77mm、7.46±2.61mm、9.05±2.18mm;表位疫苗组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小鼠口服携带survivin-△Ex3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基因疫苗后,能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 标签: survivin-△Ex3 HLA-A2 1 限制性 CTL表位 基因疫苗
  • 简介:目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和改性材料的开发是当今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最重要的表面改性材料,但较高的脆性和较低的结合强度严重制约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首次选用K2Ti6O13作为生物医用Ti合金的表面改性材料,利用KDC法尝试制备了K2Ti6O13涂层,对涂层的微结构、结合强度和生物活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与评估.结果利用KDC方法可以成功地原位合成K2Ti6O13涂层,涂层与钛合金基体间结合牢固,结合强度可达24MPa,热膨胀系数的良好匹配是结合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涂层粗糙的表面和气孔可为骨的向内生长提供有利位置.经模拟体液浸泡,涂层表面形成了钙磷比接近人体骨骼的钙磷层,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标签: K2Ti6O13涂层 热膨胀系数 结合强度 生物活性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以呼吸受限和反复暂停为主要症状,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家用睡眠呼吸机对用户上气道施加持续的正压通气(CPAP)。但呼吸机面罩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局部“高浓度”CO2的反复吸入,长期对用户的健康不利。本研究以全脸式呼吸机面罩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分析面罩内CO2的残留状况及流场特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呼气末时刻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约为3%,且会被反复吸入,长期将影响用户健康;若将排气孔设计在面罩前端,鼻孔附近CO2的残留浓度将降低到2%,即CO2的反复吸入量减少33.3%。本研究为家用睡眠呼吸机面罩基于空气动力学的个体化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机面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CO2残留浓度
  • 简介:建立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中EDTA-K2的渗透压测定法.建立EDTA-K2的标准曲线,样品管精密加入公称容量的蒸馏水,使抗凝剂全部溶解后测定,由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管中EDTA-K2的浓度.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5~4.0mg/mL,r=0.999,与经典方法比较经t检验,5%的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EDTA-K2 含量测定 渗透压法 采血管 一次性
  • 简介:本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简称《标准),按照标准程序通过溶血试验、对凝血系统影响试验、热原试验、肌肉刺激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毒性,参照《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RHBMP-2 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观察氩氦刀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IL-2和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混合培养,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在第3、7、14天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含量及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单用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可以轻度增加IL-12含量,但不能增加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后,可明显提高NK细胞和CTL的杀瘤活性.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对增强NK细胞和CTL活性具有协同作用,此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刺激IL-12分泌增加实现的.

  • 标签: 氩氦刀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 简介:据FerreiraJCB2019年1月18日[NatCommun,2019,10(1):329-329.]报道,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选择性抑制剂——SAMβA(针对蛋白激酶β2,即β2PKC),能够改善因心脏病发作引发心力衰竭的大鼠心脏功能。心脏病发作后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因素就是线粒体损伤的积累或功能失调。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病 心脏功能 蛋白激酶 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10例初治AML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14~77岁,中位年龄36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联合检测患者MDR1和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特征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以110例初治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将患者分别分为MDR1基因低表达组和MDR1基因高表达组及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各55例,而初治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层的年龄、性别、法国(France)、美国(American)和英国(Britain)(FAB)分型、外周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免疫分型CD34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MDR1基因高表达组(P=0.032、0.045),而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CR率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DR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两组患者CR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组患者CR率和OS率皆优于Nrf2基因低表达组患者(P=0.007和P=0.001)。结论MDR1基因是AML预后差的指标之一,Nrf2基因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疗效、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可能是预后好的指标。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MDR1基因 Nrf2基因 治疗预后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蒸汽处理,在经过双氧水粗化预处理的镍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无裂纹的TiO2薄膜。X射线衍射表明该薄膜由纳米晶粒的锐钛矿TiO2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试样表面的镍含量大大降低。动电位极化和亲水性测试表明,TiO2薄膜改善了镍钛合金的耐蚀性和亲水性。通过结合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偶联作用,在TiO2涂层的镍钛合金表面固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

  • 标签: 镍钛合金 TIO2 溶胶-凝胶 腐蚀 牛血清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1.1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0.2g,口服4次/天,10d为1个疗程,给予维生素B1200mg,口服3次/天,共治疗2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每处皮损2喷,4次/天,共治疗20d。应用药物治疗20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水疱消退、脱痂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6%vs76%;P〈0.0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12.40±4.10)d、(10.70±1.80)d、(13.20±4.20)dvs(14.90±4.30)d、(12.30±2.90)d、(15.90±4.40)d],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无明显不适、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确,应用简单,适宜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7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0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3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每次200kIU/kg,每天2次,疗程3~5d。结果治疗组2、4d体温、疱疹、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儿干扰素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治疗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龄12~48岁,平均年龄24.5岁。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A、B、C3组各40例,A组为穴位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组,B组为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C组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6周、3个月后分别进行对比疗效观察及复发率观察。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是57.5%、52.5%、95.0%;复发率分别是33.33%、50.00%、3.85%,C组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优于A、B组(P〈0.0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内注射治疗颜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扁平疣 干扰素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