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9.6%和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分别为(5762.20±693.28)元和(8389.61±885.60)元,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阴囊血清肿发生,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治疗费用及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不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

  • 标签: 小切口 腹腔镜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18年6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n=80)。试验组采取改良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ODI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射线暴露量和手术耗时与VAS评分改善情况: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骨水泥注入量:2组数据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ODI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低至(24.16±2.08)分,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27.83±3.01)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腰椎功能更好(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用改良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人的手术耗时更短射线暴露量更少,疼痛感减轻更加明显,腰椎功能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改良椎弓根旁入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疼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下椎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32例,使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B组(32例,使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超声下椎神经阻滞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采用超声下椎神经阻滞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各45例,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肌入路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相对于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使用Wiltse椎肌入路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Wiltse椎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