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程化管理模式在科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月入住科医学科的28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2月—2018年8月入住科医学科的28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取过程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失效、护士应对方式、满意度及对过程管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失效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实施过程化管理后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实施前、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过程化管理模式可提高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有助于科护士积极应对护理工作。

  • 标签: 过程化管理 全科 医学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社区科医生治疗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由社区医生治疗,观察组有社区科医生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社区科医生开展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可实现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更好管控,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全科医生 社区老年慢性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科护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来为医疗领域贡献一份力量,帮助更多患者缓解治疗压力。方法:选择170位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护理治疗组,另一组为科护理治疗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统计与分析。结果:科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科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科护理法能在卫生院综合护理治疗中发挥出良好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值得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推广。

  • 标签: 全科护理 卫生院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助理科医生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更为科学的指导。方法:自拟调查表,针对2017.1~2020.12期间在我院培训的38名助理科医生,调查他们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期望获得知识的途径。结果:38名助理科医生3年以上工龄和3年以下工龄急救药物知识评分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名助理科医生期望通过带教老师讲解获得有关知识,占52.63%。结论:助理科医生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整体掌握效果偏差,临床带教阶段应引导助理科医生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培训阶段加强学习与思考,持续提升急救药品知识的储备量。

  • 标签: 助理全科医生 急救药品知识 现状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4月于我院行胃切除的84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各行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和对应护理,比对效果。结果: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上,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乙组均显著更高(P<0.05);与此同时,乙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更短(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助力患者得以尽早恢复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4月于我院行胃切除的84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各行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和对应护理,比对效果。结果: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上,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乙组均显著更高(P<0.05);与此同时,乙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更短(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助力患者得以尽早恢复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对策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实施流程护理质量控制,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124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新型冠状病毒保本采集过程中是否开展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未开展流程护理质量控制而行常规干预)与实验组(62例:开展流程护理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毒标本采集不合格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45.16%),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标本采集 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 对策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门诊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采用社区科治疗患者为观察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明确社区科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升高,血压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 原发性高血压 全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相对滞后,基层卫生院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患者外出就诊难度大,加快建强当地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文献分析,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服务能力方面,大多基于统计年鉴做描述性研究,数据资源受局限,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实证研究大多为非民族地区。本文对基层卫生院科医师工作岗位胜任力评价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医师工作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相对滞后,基层卫生院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患者外出就诊难度大,加快建强当地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文献分析,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服务能力方面,大多基于统计年鉴做描述性研究,数据资源受局限,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实证研究大多为非民族地区。本文对基层卫生院科医师工作岗位胜任力评价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医师工作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基层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基层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角色和实践。首先,基层科医生负责患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监测疾病的进展。其次,他们在患者教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风险和自我管理技巧。此外,他们与多专科医生合作,协调综合治疗,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医疗护理。最后,基层科医生还在患者健康促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综上所述,基层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多重角色和实践对于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层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患者教育,协调治疗,健康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基层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工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1月-2023年1月所服务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主要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健康管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科家庭医生制度管理服务。在接受三个月的健康管理服务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管理来讲,基于基层科医生的家庭医生制度,能够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众多基层医生的认可和喜爱,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基层全科医生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2023年之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和科护理措施后,对照两组患者的生物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 科护理组经护理干预后生物指标有明显改善,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分别降低了1.6 mmol/L、0.7 mmol/L和0.8 mmol/L,与常规治疗护理组相比生物指标改善效果突出,且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护理方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于生物指标具备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以被作为重点临床护理手段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科护理 糖尿病患者 生物指标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的效果。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120例脾胃脘痛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施行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60例,施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33%)较对照组(85.00%)更高,P<0.05;(2)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4)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及复发率(1.67%)均较对照组(13.33%、15.00%)更低,P<0.05。结论 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切实可行,疗效更优,且复发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脾胃病 中医 升降理论 复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慢性心衰在中医历代书籍中没有具体的名称,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和喘证等范畴,其中大气下陷成为慢性心衰病机的切入点,近代医家张锡纯对于大气下陷的治疗以升陷汤为代表方剂,本篇文章主要从升陷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理论做一综述。

  • 标签: 升陷汤 慢性心衰 理论研究
  • 简介:摘要: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源远流长,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全面理论体系。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普外科门诊较普遍的消化疾病。该病的治愈率较低、病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且容易复发,然而中医防治 AP 的方法多样、副作用小、患者耐受度高,将"治未病"的理念融入到 AP 的防治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未病时,可以通过避免诱因、控制饮食、调整情绪以及使用单味药和中药复方预防 ERCP 术后胰腺炎等方式,防止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在已病后,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配合灌肠、穴位贴敷等方式采取精准治疗;病愈初,可从扶正、调和肝脾等多方面调摄,以期病不复发。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防治 治未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