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愚忠",缺乏对其历史地位、学术思想的充分肯定与深入研究。孝孺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谱牒学家,在论述谱牒编修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方孝孺 杀身成仁 黄宗羲 谱牒理论
  • 简介:《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经、经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教书的方法。

  • 标签: 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 医经 方技略 经方 扁鹊
  • 简介:诚峰副教授《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是近年有关北宋哲宗、徽宗朝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本书以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互动为视角,重新讨论这一时期的政治事件、群体和体制,涉及北宋晚期政治的多个方面,不少问题久为学界所关注。

  • 标签: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晚期 北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互动
  • 简介:明末清初,鉴于王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弊端,顾、黄、王三大家均予以痛斥,揭橥"通经致用"的大旗,开有清一代之学风.迨至乾嘉,由于清廷屡兴文字狱,使大多数学者不敢过问政治,也无心于时事,乾嘉诸老弃"致用"扬"通经",从而使清初学风为之一变,形成盛极一时的乾嘉汉学.乾嘉汉学曾在诸多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只注重繁琐考证的考据学已与整个学风的转向发生(牛氐)牾.道咸之间,东树著,立足于经世致用的宗旨,融通汉宋,集前人批评汉学之大成,第一次系统的对十九世纪的汉学弊端提出批评,从而对晚清学风从考据到经世的迁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方东树 十九世纪 汉学批评 汉宋兼采
  • 简介:张慎言(1575-1645),字金铭,号藐山(自号藐姑山人),山西阳城屯城里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曾任寿张、曹县知县,后历官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左侍郎,崇祯十七年(1644年)擢升吏部尚书,达到其一生为官的巅峰,明亡后张慎言为南明王朝所排挤,辞官后流离失所,客死他乡。

  • 标签: 张慎言 刑部右侍郎 太仆少卿 吏部尚书 藐山 名臣
  • 简介:句容市崇明小学创办于2010年9月,学校按照省现代化小学一类标准建设,占地面积56.5亩,建筑面积13009平米,总投资5000万元。学校现有27个班级,学生1200余名。

  • 标签: 句容市 小学 简介 2010年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 简介:陈元同志是我们十分敬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在宝鸡地委工作时,就断断续续闻听陈老的学识、才华与胆略,人们都说他是西北的人才和做学问的人,更是一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直言不讳的人了。十年修志的亲身接触,使我对陈老的人品和文才有了更深的了解。

  • 标签: 民事 陈元 十年 讲真话 人民 典范
  • 简介:何维忠(1905-1981),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十八军经理处会计、供给部出纳科科长,红六军团供给部副部长、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0师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参与领导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1942年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受到表彰和奖励,毛主席亲笔为其题词“切实朴素大公无私”。后调任八路军南下支队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

  • 标签: 红四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李经(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中国少数外交家之一。

  • 标签: 办学思想 新式学堂 创办人 安徽 晚清 《马关条约》
  • 简介: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的""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的"",在西方则表现为封建庄园采邑和教区性的""。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殖民主义所产生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志将视线转向异国异族的"他乡""他方",由此产生了各自相对应的实证记录文献。文章考察了中西方语境中"志"与"方志"的语言转换和文化理解,比较了中国方志与西方地方史(志)、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背后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特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提出建立中国版人类学民族志,并提出适应走出去战略的中国方志发展转型,将相对于以中国为天下的"地方"志改造为相对于以世界为天下的""志,方志既要吸纳人类学"走出去"的外向思维,也要吸纳人类学"走下去"的田野思维,以此改造传统封闭的地方志,增强方志的活力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 标签: 地方志 文化比较 语言翻译 人类学民族志 全球化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面军是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面军近10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结束长征时全军33000多人。同时,红四面军也是长征中经历最为曲折复杂的一支红军队伍。在党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确定、北上道路打通之时,红四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率军南下。

  • 标签: 红四方面军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嘉陵江 党中央 张国焘
  • 简介:红四面军强渡嘉陵江的准备工作周密而又奇特,不仅各个环节一丝不苟,而且几乎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准备工作中。1935年2月,在四川北部的旺苍坝(今四川省旺苍县境内)刚组建的妇女独立团,也在转运伤员和军需物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红军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红四方面军 军需物资 四川 嘉陵江 旺苍县 红军
  • 简介:陈元(1915~1993)解放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晚年又致力于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陕西新编地方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和拷打,“文革”中,又被戴上“三反分子”的帽子,被批斗和关押,遭受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大公无私,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正如陕西省委在他逝世时的悼词中讲的,

  • 标签: 马列主义 陈元 省委 逮捕 中共 人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中心校的引领作用,以励志教育为特色,以孝德教育为品牌,以德育建设为基石,不仅在为学、办校上精益求精,更在为人、立人上进行高位规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动力之源和精神乐土。

  • 标签: 教书育人教化
  • 简介:弹指间,陈元同志已逝世十个年头了。然而每忆陈老对《南郑县志》的关怀,仿佛就在昨日,依然令我们感慨万千,怀念不已。

  • 标签: 县志 逝世 汉水 怀念 关怀 相思
  • 简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艺术领域,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表现形态:明朗的清晰之美和神奇的含糊(朦胧)之美。苏轼的著名诗句“水光潋滟晴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两种表现形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西湖景色,在晴天红日之下,“水光潋滟”明朗而清晰;在雾雨迷漫之中,“山色空濛”,神奇而含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妙思逸想,情感愉悦。但是,审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那种奇幻神秘含糊之美,却更为人们所喜爱,黄山云海,钱江潮头,庐山烟霞……灵幻飘缈,朴朔迷离,常常钩人魂魄。明人浦祊在《游明圣湖(即西湖)日记》中写道:“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细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分明,模糊中别

  • 标签: 文艺美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色空 明圣湖 黄山云海 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