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应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之邀,今天6月,由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指挥家李西林教授任团长、四川音乐学院歌剧与艺术管理系主任肖斌任团长助理、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副主任张莉任声乐指导的川音女子合唱团参加了音乐节的开幕式表演。这支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熊猫的摇篮》、《一个妈妈的女儿》、《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中外经典歌曲,令中国的川音女子合唱团成为音乐节上一道最神奇的靓丽风景线,不但征服了挑剔的奥地利观众和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还获得了来自全世界的乐迷和当地华人的高度评价。

  • 标签: 萨尔茨堡 国际音乐节 合唱团 四川音乐学院 《一个妈妈的女儿》
  • 简介:萨克斯四重奏作为一种小型的木管室内乐合奏形式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萨克斯本身的构造及个人演奏技术问题,导致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加键"技巧的概述、萨克斯四重奏中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音准问题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找出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来解决萨克斯重奏中出现的音准问题。

  • 标签: 萨克斯管四重奏 音准问题 "加键"技巧
  • 简介:钱钟书论乐论艺数则续──读《锥编》札记之二寇亚强编者按本文系今年第一期《交响》所载《钱钟书论乐论艺数则》一文的续篇,就钱先生在其《锥编》一书中对“大音希声”、“声一无听”、“无一无听”等哲理的思辨阐释中所展露的慧识卓见,条分缕析,精论并陈,以飨读...

  • 标签: 《管锥编》 钱钟书 “大音希声” “和”与“同” 正言若反 比喻
  • 简介:德彪西《狂想曲——为萨克斯与管弦乐而作》是现今萨克斯演奏曲目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手稿与之后的多个编辑版乐谱之间呈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透过这部作品的手稿和编辑版乐谱的比较研究,更能窥见德彪西创作的原始意图和作品风格,对表演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结合历史资料、手稿标记、编辑版乐谱、音乐分析,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演奏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阐释了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表演风格。

  • 标签: 德彪西 狂想曲 萨克斯管 手稿乐谱 编辑版乐谱 演奏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度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度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四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密”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度相生”的结果,缺少“五度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密”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
  • 简介:在对泉港北“唱曲”的源流考溯中,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多的曲牌、曲目都与江浙一带的【鲜花调】、【孟姜女调】有紧密关联。本文试图对【鲜花调】、【孟姜女调】在泉港北“唱曲”中的运用、变易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 标签: 泉港北管 唱曲 【鲜花调】 【孟姜女调】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从两本不同作者笔下有关音乐人类学的书籍进行对比:一本为艾伦.帕.梅利亚姆著、穆谦译、陈铭道校的《音乐人类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本为建华著的《音乐人类学导引》,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并表述笔者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梅利亚姆 管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