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解析废弃矿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废弃矿区再生设计的生态价值,并从场所精神的挖掘、工业遗产再利用、受损地表再生设计三个方面剖析了生态价值视野下的环境再生设计思路,探寻了科艺结合、协同创新的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方法.

  • 标签: 生态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废弃矿区 环境再生设计
  • 简介:郑绩(1813—1874),字纪常,号戆士,广东新会人。《岭南画征略》中记载其:“知医能诗,善画人物,兼写山水。”晚年隐居于广州越秀山南麓自营的别墅,园曰梦香,居曰梦幻楼、梦寄。园内有“三丑石,颇怪伟”。著有《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画》二卷和《梦香园剩草》等。

  • 标签: 郑绩 画学 论画 画论 画理 越秀山
  • 简介:与早期喜好借用传统的民风、民俗、民情来表现众生狂欢的场面不同。自1995年以后,艺术家崔进主要是借用现代生活的场景,来表达他对都市的深层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第三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工笔画家,要么是在运用传统的手法画些传统题材,如仕女、花鸟等;要么是在形式技法与材料的层面上搞一些花样翻新。

  • 标签: 崔进 都市体验 工笔画 技法 艺术表现形式 绘画材料
  • 简介:禅宗的色彩——“虚”“无”“空”(黑白),在现代包装设计过度的年代越发具有代表性.色彩在产品包装上不单单表现为色彩本身的固有性,还透过包装的“外衣”呈现出禅意的生活哲学和设计理念.

  • 标签: 禅宗色彩观 包装设计 自行呈现
  • 简介: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 标签: 乙瑛碑 书法作品 认识过程 结体 杨淮表记 蚌珠
  • 简介:<正>一、創作动机我是在西北的山区里長大的。对山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比較熟悉,他們勤劳、朴实、厚道的性格和品质使我很爱他們,想到他們就感到亲切、欢欣。因为我自小就和羊倌接近,在我現在的脑海里还保留着好几个熟悉的老羊倌的可爱形象,因此,我的毕业創作就选定了以羊倌为題材。我想通过他們来反映山区农民所共同具有的那种优秀品质。去年暑假我有机会重新回到故乡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能够再一次去了解他們。我特意为我所熟悉的一些老农民画了像,同时也跟他們一起去放过两次羊。在这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解放后的农民是那样的热爱劳动,对于合作社交給他牧放的全村所有的羊,是那样的关心和爱护,他象慈母照顾小孩一样地照看

  • 标签: 思想感情 性格特征 作品 农民画 心情 山区农民
  • 简介:怀素的草书笔画俊瘦明朗,参以篆籀笔意,突破了章草和今草的局限,使书法艺术的线条纵情驰骋,人们称为“变乱”古法。但世人看待怀素书法艺术的造诣,大都归于他借助酒精的力量进行创作,字形草率难以辨认,并无其他新意。细一环素草书,则有着“似草非草、实有法度”的道路可言。

  • 标签: 怀素 草书 法度
  • 简介:该文认为陈之佛先生“”、“写”、“摹”、”读”学画的“四字诀”,是他多年来艺术实践的经验,有着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跟随陈先生多年,对这一创作方法有所领会并作了恰当的阐述。

  • 标签: 学画方法 陈之佛 艺术实践 审美需求
  • 简介:中国画坛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新潮涌动,各种流派粉墨登场,以西方现代派为参照系,同西方接轨,追求行为艺术,更有寄希望于发明新的制作技巧企图一举成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艺术创作是真诚的,有其鲜明的特点。

  • 标签: 行为艺术 现实主义 创作观 西方现代派 80年代 艺术创作
  • 简介:建筑,英文拼作“architecture”,是由“aichi”——“占第一的,主要的”和“takt”——“技艺”组合而来,可见古代欧洲人对它的重视之甚。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汉式建筑为主,传播至日本、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泛东亚建筑风格”,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 标签: 中国建筑 古典建筑 建筑观 伊斯兰建筑 建筑体系 建筑风格
  • 简介:在治玉的传统中,成器并非是琢玉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或形式,其目的寓于所成玉器的功能之中。通过“六瑞”之器,我们能够发现,中国古代的治玉已经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技术加工过程,已经从形与象的描摹抽象上升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器作为表达人对于客观事物和规律认知与理解的载体,成为价值的物化体现。人们在制器的过程中探索造物和功用的规律,将体验、总结和抽象的成果赋形表意于器,在用器的过程中通过功能之美感化他人。

  • 标签: 20世纪 加工过程 物质生产 精神理念 客观事物 价值观
  • 简介:本文基于师法自然的绿色生态首饰的设计研究,阐述了当今首饰设计的改观与绿色环保理念下新奢侈的取向。从整体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现代首饰设计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采用低碳环保的再生资源进行首饰设计。通过采用非常规的首饰材料打破首饰设计不成文的传统规则,倡导首饰环保理念的传播及绿色消费主张,最终达到新奢侈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师法自然 生态首饰 绿色理念 新奢侈观
  • 简介:空间表现是构成艺术作品的要素之一。艺术作品及其形式语言的形成始终依赖于空间艺术表现。通过中西绘画透视的比较,我们可以探求绘画空间艺术的境域差异,揭示视觉空间表现规律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中西方散焦透视在空间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境域,体现着中西绘画艺术的独特视觉经验和空间概念,折射出两种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特质。

  • 标签: 中西绘画 空间表现 境域 现代绘画艺术 视觉经验 艺术作品
  • 简介:艺术与我们的城市一样,她足历史,也是现在。她是生活,也是品质。她脉动着形象逻辑的力量。材质的逻辑: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歼始加工石头与烧制陶土。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已掌握青铜冶炼之方,位于武汉城北3500年前的盘龙城已有青铜制品。上古之时,金属与土石与人朝夕相伴,时至今日城市建筑仍在使用这些凝固“永恒”的材料;金属的韧性与石头的刚建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凝重与辉煌,共振出了材料的重构之美。

  • 标签: 艺术作品 《璀璨时光》 艺术评论 美术作品
  • 简介:这次的雕像创作、制作是一次"联合作战",艺术创作、雕造工艺与建筑设计施工相结合,这么大的工程的确是一个挑战。毛泽东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他一副巨大的肩膀担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这是我最开始的构思起点。如果在天水之间的绿洲上崛起一座如山峦般的毛泽东雕像,就可以避免整体人像在远视中的孤独之感,又可以强化毛泽东的精神气质和伟人风范。这种大地艺术的方式方法,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创作过程 雕像 联合作战 艺术创作 建筑设计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迅猛发展,传统的学院教育备受冲击。在新艺术样式不断崭露头角,装置艺术、观念艺术成为主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艺术基础训练模式受到质疑。素描作为一门主要的基本功训练和造型能力训练方式也逐渐被忽视。“2016中国素描大展”在当今艺术创作发展的多元背景下,重新把眼光拉回到我们的基础认知,回到朴素的手绘能力,回到素描的再现和表达。

  • 标签: 素描 学院教育
  • 简介: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 标签: 心理分析 艺术创作过程 过程心理
  • 简介:应向田园觅好诗——李敬仕工笔花鸟画有感马也60年代初期,当李敬仕还是一个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生的时候,他曾通过一幅《扁豆双鸭图》,一只鸭子在河中戏水,一架豆棚的棚上豆荚累累,花叶繁茂,棚前一只鸭子正在理毛,左上角题了两句自撰的诗:“何必东篱寻佳色...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田园 作品 视觉意象 审美感受 画家
  • 简介:加1937年11月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祖藉山东济阳。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参加英、日、法、美、俄、澳、加、韩、新、瑞士及港、澳、台等10国与地区27个大型画展。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30年代30家——当代国画家作品集》。自1987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日、德、加、瑞士等国举办20回个展。出版画集10种。

  • 标签: 丁观加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协 江苏省文化厅 南京师范学院 中国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