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现代雕塑史中,布朗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罗丹的学生当中,马约尔、布德尔、德斯比欧等都走出了自己的雕塑道路,但他们的雕塑语言和呈现方式还都没有摆脱罗丹的影子,他们只是罗丹这棵大树上长出的分枝。多数的美术史论家和雕塑家认为只有布朗西摆脱了罗丹,在雕塑语言上最不像罗丹,开辟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

  • 标签: 布朗库 马约尔 布德尔 美术史论家 地狱之门 还都
  • 简介:本文针对马斯·吕佩尔茨在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所画的《酒神赞歌》系列作品做一考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些作品以寓言的组织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德国历史所进行的关照。

  • 标签: 马库斯·吕佩尔茨 新表现主义 酒神赞歌
  • 简介:2015年12月13日至21日,由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的“班20年——巴素夫高级研修班暨全国城市雕塑高级研修班20周年纪念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参展艺术家有曹春生、程兵、郭景涵、黄兴国、景育民、李象群、李刚、潘毅群、潘放、田子阳、王少军、王中、王洪亮、王起跃、杨小桦、杨志强、游敬荣、朱尚熹、曾岳,展出雕塑及装置作品共36件,

  • 标签: 高级研修班 城市雕塑 周年纪念 研讨会综述 库班 鲁迅美术学院
  • 简介:一场表面上事关抽象艺术的展览,却需要从另一个视角去解读。2016年底,捷克艺术家艾何乐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就举办了这样一个充满问题意识的个人展览。他用自己的作品提醒我们,对艺术的理解需要回归到创作的原境之中,即我们当下所处的数据时代的生活。以此,我们看待他仿佛仍是抽象形式的艺术作品时,会进入到另一个精彩的思维世界。

  • 标签: 义理 抽象艺术 艺术作品 问题意识 理解需要 抽象形式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不仅是以艺术学院、艺术机构为主导的,艺术家集群效应带动艺术产业生态发展的商业运作,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对立。而面向青年艺术家的驻留计划在创作经验逐渐趋同、思维脱离生存维度的青年艺术生态之中,该如何在学院基础的驻留平台上,建设性地提升青年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创造青年艺术的价值?

  • 标签: 驻留项目 青年艺术 艺术学院
  • 简介:轨道交通已成现代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的主要且最佳方式。随其兴建而不断拓展的公共空间给艺术设计提供了应用的场所,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体现区域历史底蕴,如何用艺术设计的语言和方式表现文化魅力和时代气息,如何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呈现公共性、审美性与系统性等,成为了规划者和设计者乃至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学科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为切入点,对其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进行相关解读,试图从区域特色、文化传播、公众审美以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等方面对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做解析。

  • 标签: 武汉轨道交通 公共空间 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