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题旨要求重新改写苏联文学的呼声,在苏联评论界越来越高。然而我认为,苏联文学历史发展的事实依旧证实着西蒙诺夫在廿几年前针对当时情况所提出的下述见解的真理性。他说:“有这样一些作家,如果不读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某些国家的当代文学得出明确的概念。我们就有几位这样的作家。肖洛霍夫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有人问我:在这些作家当中你认为谁名列第一?我个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散文界中是肖洛霍夫。”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存在于矛盾之中。我想,同样可以对西蒙诺夫的话作出这样的补充:如果有人问:是哪一位作家在苏联文学中争议最多、最热烈、最持久?我想也应该毫不迟疑

  • 标签: 肖洛霍夫 苏联文学史 葛利高里 作家 当代文学 高尔基
  • 简介:第一部中国文学出于外国人之手,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至于国内第一部中国文学著作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则成为一桩学术公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事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起点标界和源流变迁,因此有必要予以辨析。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黄人 编撰时间 林传甲
  • 简介:禅让传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天道观念密切相关。本文借助近年来学界新思想史研究的思路,主要以《史记》为文本进行内外考察,力求梳理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禅让传说与古代思想的关系。

  • 标签: 禅让 传说 天道 《史记》 新思想史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编元小说定义,但与编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元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元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编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编元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吴元迈先生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这部"全景式"的断代文学适时而极富引人关注的特性,非常切合催促社会变革和前进、文化迅猛增殖和转型的时代的需求.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结项时,我有幸参加审读,现在又欣喜而饶有兴味地予以重读,深切的感受是它尽可能凸现五方面的两结合,即纵向历时性文学的阐述与横向共时性作家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索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引发与实证个案相结合.

  • 标签: 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书评 断代文学史 世界文学
  • 简介:胡兰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今生今世》披露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著名的情爱——张爱玲胡兰成情爱,时隔四十年之久张爱玲《小团圆》的面世,又给了世人印证、修改乃至颠覆胡兰成之说的可能。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创作主体家世渊源、文学素养、性别意识、婚姻观念的不同,以及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的纠葛,导致两部文本对一件情事的不同文学性表述,最终体现为一为一介风流名士的才子佳人梦,一为一位现代女性遇人不淑的婚恋悲剧。

  • 标签: 《小团圆》 《今生今世》 名士 现代女性
  • 简介:《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是我国黑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专著。该书按照时代一作家一作品的模式对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发展作了详细、系统的描述和深入研究,发表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述。

  • 标签: 20世纪 美国黑人 小说 历史
  • 简介: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的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的小说《金镜》。本文试图从维兰德小说的文学形式入手,从体裁角度考查《金镜》中“梯方成长故事”所体现的“君主镜鉴”与“修养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并发掘这两种体裁传统在“梯方成长故事”中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以及由此折射出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的个体化与市民化倾向;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赵孤”题材在“梯方成长故事”中与以上两种文学体裁传统的具体结合方式,为研究维兰德对于《赵氏孤儿》的接受提供新视角。

  • 标签: 维兰德 《金镜》 《赵氏孤儿》 君主镜鉴 修养小说 体裁史
  • 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与伟大的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这两部著作为朱维铮校注,合集名为《梁启超论清学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本文所引用二书的内容,皆出于此版本)是研究“清学”历史的

  • 标签: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创新精神 知识结构 学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