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来考察薪酬委员会特征(独立性、规模以及成员平均报酬)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特征确实对上市公司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对于国有公司而言,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尤其当薪酬委员会成员全部为独立董事时,以及薪酬委员会规模越大,总经理薪酬~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越强;对于民营公司而言,当总经理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或者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低,以及薪酬委员会规模越大,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越强;薪酬委员会成员的平均报酬对于这两类公司总经理薪酬一业绩之间的敏感性都没有影响。

  • 标签: 薪酬委员会 独立性 薪酬-业绩敏感性
  • 简介:基于上市公司管薪酬过高受到广泛质疑和央企管薪酬受到管制的背景,研究行业垄断、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管货币性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垄断依然会显著提高公司管的货币性薪酬,现行的薪酬管制政策能够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其效果也明显好于一般公司治理因素。公司绩效可以显著提高高管的货币性薪酬,这与以往国内的部分研究结果相反。监事会规模可以显著约束管的货币性薪酬,但管持股比例、独董比例却没有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因此,应当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薪酬管制,加强信息披露;改革管薪酬制度,实施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 标签: 行业垄断 薪酬管制 高管货币性薪酬 混合所有制改革
  • 简介: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年报中非财务性的风险提示信息的影响及管持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年报中的风险提示信息随内部控制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管持股的加入增强了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信息可靠性的管控程度,初步显示了管持股的信息与制度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风险提示信息年度增量与内部控制缺陷增量显著正相关,与管持股增量显著负相关,经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内部控制运行的好坏能够通过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中得到反映,良好的内部控制抑制了企业的信息风险;管持股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使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更好地被实现,上市公司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对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产生的影响,而且要重视管持股在内部控制信息风险管制方面发挥的功效。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 风险提示信息 高管持股 非财务信息 公司财务报告 信息风险
  • 简介:本文对2008-2011年使用衍生品的427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配对,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衍生品使用与公司风险、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并引入管背景特征考察其对衍生品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都能显著降低公司风险,国有企业效果更加显著;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后显著提高了业绩,但显著降低了公司价值,国有企业使用衍生品对其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民营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财务总监)能力有助于提升衍生品的使用效果,而国有企业中这种效果不显著。本文结合中国特殊的市场与制度环境全面考察企业衍生品的使用效果,并且尝试从管理者能力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丰富了衍生品使用效果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与西方发达市场不同的经验证据。

  • 标签: 衍生品 产权性质 高管背景特征
  • 简介:以“平衡计分卡”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不限制时间范围地选取引用频率最高和下载次数最多的各20篇文献,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平衡计分卡研究经历了1999至2006年的探索期和从2007年至今的发展期。探索期的研究方法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理论基础仅限于经济学的代理理论和社会学的权变理论;发展期的研究方法开始多元化,理论基础也开始向心理学等理论拓展,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增多。目前,我国平衡计分卡研究,距离成熟期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还存在大量研究机会。

  • 标签: 平衡计分卡 文献研究 引用频率 下载次数
  • 简介: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对管薪酬水平的影响,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社会责任在管薪酬契约中的真实作用。结果表明:管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而社会责任很可能作为管薪酬辩护的工具,成为管薪酬契约中的新型代理因素。此外,国有企业管利用社会责任进行薪酬辩护的行为更多地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而非国有企业管更多地受到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

  • 标签: 社会责任 高管薪酬 薪酬辩护 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
  • 简介: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异喷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管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薪酬方面,压力抵抗型投资者持股对薪酬总额的影响并下显著,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能显著提高薪酬总额;在管薪酬变动速度方面,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薪酬敏感性,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这一提升效果下显著;在管薪酬变动幅度方面,A股上市公司管薪酬普遍存在向下的粘性,相较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抑制管薪酬粘性。

  • 标签: 异质机构投资者 高管薪酬 薪酬敏感性 薪酬粘性 压力抵抗型机构 压力敏感型机构
  • 简介:本文以受到网络媒体广为关注的由小偷引出、公安部门试图封锁、经网络爆料的白培中腐败案为契机,首次研究了管腐败的传染效应、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本研究发现,首先,白培中腐败案不仅使事件公司的股价下跌,而且由于信息传递作用,也对同行业公司产生了传染效应。其次,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对传染效应具有杠杆作用,加重了政府控制公司的传染效应。然而,公司如果由国际四大审计则对传染效应具有一定的抵减作用。再次,白培中的撤职对事件公司股价的下跌和传染效应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公司管的在职消费等是市场传染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潜在的腐败信号会加重公司的传染效应。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传染效应不受同行业公司的盈余质量、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

  • 标签: 高管腐败 媒体负面报道 声誉 传染效应 在职消费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可能存在代理问题的绩差公司在管变更前后的业绩变化及影响业绩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治理效率对管变更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均值回复现象后,绩差公司的业绩在变更高管后得到改善,从而拒绝了替罪羊假说;(2)绩差公司业绩的提高,并非完全由于经营效率改善所致,业绩的提高部分来源于控股股东的支持,特别是控股股东的管理层兼任上市公司的管时;(3)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缺乏效率,即使频繁召开会议,也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业绩的进一步下滑;(4)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业绩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较强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高管变更后的公司业绩;(5)持有本公司股份的董事增加并没有体现股权的激励效应,即没有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改善公司业绩。

  • 标签: 高管变更 业绩变化 绩差公司 内部治理
  • 简介:本文手工收集了2004至2010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与CEO的政治联系的数据,研究了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对公司涉入壁垒行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显著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的程度一壁垒行业收入的比重。(2)与政治联系的CEO相比,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对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的影响无论从统计意义上还是经济意义上均显著更高。(3)独立董事的政治联系的强度越高,对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的影响越大。(4)独立董事拥有的中央与地方层级的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5)就对民营上市公司涉入壁垒行业而言,无论是政治联系的强度与政治联系的层级,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的影响均大于政治联系的CEO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政治联系研究的范畴。

  • 标签: 独立董事 CEO 政治联系 行业壁垒
  • 简介:利用中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检验家族实际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CSR)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管薪酬激励强度对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家族实际控制程度越高,基于对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保护和增加,家族企业会更加倾向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族企业对管实行高强度的薪酬激励(包括年薪激励和股权激励)会导致管减少对非财务目标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关注,即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倾向会减弱。因此,家族企业不应对管人员提供过高的薪酬激励,同时应该在绩效评价中增加情感目标等非财务目标的评价机制,鼓励管人员在追求财务目标的同时追求情感目标。

  • 标签: 家族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 高管薪酬激励 社会情感财富 公司治理结构 多任务代理理论
  • 简介:我区的旗县企业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搞好小企业改革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1996年自治区确定14个旗县做为小企业改革试点旗县,试点旗县立足县域经济实际,坚持抓大放小,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抓好企业存量资产的调整和重组,在改革、改

  • 标签: 小企业 改革 县域经济 达拉特旗 乌拉特前旗 内蒙古
  • 简介:基于内生视角,选取2009—2017年A股中小板块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附加价值的资本增值率来衡量企业绩效状况,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研发投入、管理者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资激励对R&D投入和企业绩效均存在倒U型关系,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与R&D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R&D投入对当期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但其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结论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而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明显。

  • 标签: R&D投入 薪资激励 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增加价值 技术创新
  • 简介:以2008—2012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经营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对管理才能的需求较大,更愿意从外部聘用管以补充管理才能;内部管理才能供给越丰富,民营企业越不愿意从外部聘用管;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与外聘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外聘CEO比例弱正相关,而与外聘董事比例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经营风险、内部管理才能供给对外聘管规模的影响更加显著;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对民营企业外聘管规模的显著正向影响仅在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发挥作用。

  • 标签: 外聘高管 劳动力市场 经营风险 公司治理
  • 简介:近年来,管薪酬、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选取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政治关联、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非政治关联房地产企业,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显著高一些;第二,房地产企业管薪酬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政治关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随着管薪酬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管薪酬越高,政治关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正向影响越大,即管薪酬在政治关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中起着正向调节效应。

  • 标签: 政治关联 高管薪酬 内部控制 调节效应
  • 简介:以2007-2011年A股非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政治关联与审计契约角度揭示独立董事与其他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审计师选择方面,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他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服务。结合对审计费用考察发现,其他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较低质量审计服务的同时却支付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但又并没有支付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时支付的审计费用。

  • 标签: 政治关联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制度 审计契约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 简介:利用2002至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管薪酬乱象,审计师发挥了一定的监督职能;相对于“天价薪酬”,审计师对“零薪酬”的监督更为充分;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审计师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乱象的监督更为充分。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关注了管薪酬,审计准则得到了较好的履行;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可能忽视了由“天价薪酬”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 标签: 高管薪酬 审计师 监督
  • 简介:基于我国发生并购行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数据,研究财务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私利、管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独立董事对企业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层私利与管过度自信均会造成企业并购后绩效的下降;财务独立董事通过抑制管理层私利和管过度自信可改善企业并购绩效,同时,财务独立董事的年龄、学术背景将会对其改善并购绩效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财务独立董事 管理层私利 高管过度自信 并购绩效 并购行为 企业并购
  • 简介:以2011—2013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的审计师背景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收费的影响,在研究审计收费时按照工作内容和职责两个维度将管进一步细分,分析不同类型的管事务所关联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审计师背景的管的所在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事务所为了弥补较高的审计风险会增加审计收费,但是有事务所关联的财务岗位管凭借人际关系和"校友效应"能够降低审计收费,非财务岗位管由于职责和利益所限不能降低审计收费。

  • 标签: 高管审计师背景 事务所关联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收费 审计风险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其成因进行分解,发现独立董事人数、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对管人员薪酬有着正的边际效应,无形资产比例、国有股比例对管人员薪酬有着负的边际效应。本文分析了每一个因素对管人员薪酬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企业建立有效薪酬激励的若干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薪酬 边际效应 分位数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