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除了几个值得注意例外之外,伊斯兰教在中东以东地区扩张是一个较少被关注研究题目。如果我们意识到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穆斯林都居住在卡拉奇以东,那么这一点就显得尤其突出。然而,并不难理解人们为何忽视对这一问题研究。第一,阿拉伯中东被视为伊斯兰中心地带,这使得关注文化传统如何形成古典学者们自然选择这片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 标签: 伊斯兰教 皈依 印度 研究题目 中心地带 自然选择
  • 简介:威望作为国际政治重要资源,包含平等诉求、荣誉渴望与位势追求等三个递增层级,是国家目标的精神维度。威望追求是体系内行为体常见现象,大国太空战略及博弈体现较为显著。近年来,印度太空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就有着深刻威望动机刺激。具体来说,印度大力推进太空开发及积极参与太空国际治理,以展示自己在体系中独立自主地位与参与世界事务平等权利,并显扬本国在高科技领域成就以增强国家荣誉与名望,最终极目标是促成大国地位形塑与大国身份被承认。可以说,威望是理解印度太空事业发展深层视角,是洞悉印度国家大战略独特路径。

  • 标签: 印度 太空事业 威望 平等 荣誉 位势
  • 简介: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因素,分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对这一地区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战略。美国主要推进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对中国影响是复杂,在中美关系稳定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 标签: 美国外交 布什 东盟 东南亚 中国外交
  • 简介:苏联对核武器作用、核战争是否是政治继续等问题认识,经历了辩证发展过程。对这些问题认识,直接影响了苏联核政策制定。苏联核政策与美国核政策具有很大关联性,表现出几个明显阶段性特征。苏联最初坚持美国应率先进行核裁军。美国核垄断被打破后,苏联在努力发展核武器同时,开始与美国合作致力于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随着对美核均势形成,在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同时,苏联开始实施与美国进行相互限制核政策;冷战末期,由于自身实力衰落,苏联努力争取与美国共同削减核武器。苏联核政策主要结果,是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随着苏联核政策变化而不断演变。历史表明,反对霸权主义,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安全观为指导处理与他国关系,才是各国防核扩散理想途径。

  • 标签: 苏联 核政策 核武器 美国 核不扩散机制
  • 简介:前言柬埔寨因长期内战与国内政局混乱,华人经济活动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在朗诺政权通过政变上台1970年3月以前极尽繁荣华人经济活动今天虽然尚未完全恢复往日面貌,但在当地实力派华人带领下,正在为柬埔寨经济复兴勇往直前。

  • 标签: 华人社会 柬埔寨 共生关系 华侨 经济活动 国内政局
  • 简介: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福州人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次文化群体。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诗巫市,活跃着一群福州人,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他们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长期以来,福州人与当地族群和睦相处,与本地族群一起,为诗巫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诗巫福州人堪称海外华人社会模范。

  • 标签: 马来西亚 海外华人 福州人 华人文化 华文教育 族群关系
  • 简介:货币合作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热点议题。从已有的货币合作实践看,基于经济高度一体化欧洲形成了单一货币形式,即欧元产生;相应在拉美国家也出现了美元化趋势。而按照Mundell金融稳定性三岛预言,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一极亚洲并没有出现单一货币形式。在面对有缺陷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之下,东亚国家需要在现实经济合作基础之上,选择合适货币合作模式,推动东亚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安全需要。

  • 标签: 美元化 货币锚 东亚货币合作
  • 简介:当今美国国家认同可以从种族、政治和全球三个维度考察,各个维度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白人至上、民主至上和美国至上。2016年大选表明,在这三个维度上美国国家认同都受到严峻挑战,美国正经历一场空前国家认同危机。总统奥巴马八年执政以及拉丁裔移民激增,让欧洲裔白人威胁感知直线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恶化了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让越来越多美国人对民主感到失望。崛起中国、动荡中东以及分裂欧洲给美国全球霸权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因而2016年选举可以说是美国国家认同一次全民公决。虽然特朗普和他支持者赢得了这场公决,但是这并不表明美国很快就会“再次伟大”。

  • 标签: 美国 国家认同 种族 民主 霸权
  • 简介:柬埔寨农业──柬埔寨农、林、渔、牧业之一少林,天枢前言古代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强国。中国古书记载:“扶南国,方五千里,南夷之国,最为强大”。扶南不但是海上贸易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发达强国。历代君主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整治土地。扶南所处湄公河下游三角...

  • 标签: 柬埔寨 和平与发展 水稻 原始农业 稻谷 湄公河
  • 简介:伴随冷战后对外战略调整,印度开始一改往日囿于南亚、困于中巴、局限印度洋状况,在积极发展同美、俄等西方大国关系同时,致力于实施以东盟为突破口“东进战略”,并因此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日趋重要域外因素。但是,“东进战略”实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印度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竞争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其“东进战略”进一步实施受到制约。印度要想与东亚国家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未来仍将面临诸多困难。

  • 标签: 东亚合作 印度 东进战略 发展趋势
  • 简介:秘鲁形势在藤森总统历经5年治理后已明显好转:政局趋向稳定;经济由衰转兴;外交多元务实。据此,藤森在国内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在今年大选中以64.27%选票蝉联总统。他将继续奉行现行政策。但仍面临一些难题。

  • 标签: 内外政策 秘鲁 国际金融组织 恐怖组织 经贸关系 经济发展
  •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解决。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能源安全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2011年初,吴登盛文官政府掌权以来,缅甸民主改革己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重大挑战依然存在并且可以扼杀改变努力.关键挑战在于政府与民地武和平进程.临近孟加拉国和缅甸中部罗兴亚人族群矛盾,以及2015年大选自由公正,都可能影响和平进程和族群关系.

  • 标签: 和平进程 利益 美国 境内 族群关系 民主改革
  • 简介:近三年来马来西亚政治发生很大变化。构成国家政权基础马来人,对本民族内部政治多样化显得比较宽容了。事实上,从1990年大选结果看,马来人已不再赋予执政党以在多种族体制内保护其利益专利权。这些发展又影响到全国范围政治联盟调整。过去33年中国家政治舞台上马来人政府与非马来人反对

  • 标签: 政治变化 政治联盟 伊斯兰党 民主行动党 国民阵线 持不同政见者
  • 简介:鉴于穆赫塔尔·卢比斯兄弟《关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主张为社会舆论所关注,加上还有其他若干篇文章,其中包括玛尔哥诺·佐约哈迪库苏莫兄弟文章,激发了我参加思考上述“当前印度尼西亚人”问题。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卢比 社会舆论 兄弟 文章
  • 简介:2011年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回顾和总结了交流协会30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和历史经验.展望和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交流协会工作和活动。作为今天“交协人”,我们铭记前辈们为交流协会发展、为民间外交事业所做出积极贡献,传承勇于开拓、奋发进取拼搏精神,同时也深感交流协会在新历史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做好民间外交工作、增进理解与友谊、促进合作与发展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展望 民间外交工作 历史经验 机遇和挑战 纪念活动
  • 简介:随着阿基诺政府步入它黄昏期,过去六年期间菲律宾经济管理可能是5月11日总统选举一个决定因素。站在政府一边候选人坚持认为,国家财政搞得相当不错,尽管存在自然和人为灾害;对立有希望被选上的人则争辩说,政策混乱使这个国家失去了经济繁荣。

  • 标签: 总统选举 经济管理 国营企业私有化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储备 菲德尔
  • 简介:母语是人在幼年时期主要通过模仿而掌握语言.新加坡目前主要工作和教育用语--英语并非大部分新加坡人母语.这种实际工作、教育用语与多数人母语相背离现象给新加坡年轻一代带来了不容忽视语言问题:(1)语文能力未能全面发展.(2)未能对与语言血肉相连文化有全面而深刻理解.(3)影响语言艺术创造.(4)对自己所说语言缺少发自心底而且得到他人尊重自豪感.新加坡未来有调整语言政策需要.

  • 标签: 新加坡 语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