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笔者根据文献记录对朱蒙神话布库里雍顺神话进行了比较,着重考察两个不同民族的建国神话的母系形象、父系形象以及始祖形象体系,试图探索朝鲜和满族的建国神话中出现的诸神的形象及意义。如果说朱蒙神话具有天父水母的血统,布库里雍顺神话具有天父天母或者水父天母的血统。其血统无论属于天神界还是水神界,都是古代崇拜天神或者崇拜水神的民族的结合。

  • 标签: 神话 比较 朝鲜 满族 朱蒙 布库里雍顺
  • 简介:"深圳十大观念"是深圳这座现代移民新城的精神注脚。作为深圳民族宗教群体的重要代表、深圳穆斯林既是十大观念的受益者、认同者,也是构建者。穆斯林的移民身份和深圳移民城市特性的契合、十大观念伊斯兰教某些教义的内在一致性,客观上造就了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较高认同。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部分保留,则体现出他们构建自我精神社区的内在需求,以及对深圳未来民族宗教政策和城市多元化的进一步期待。

  • 标签: 穆斯林 深圳 十大观念 认同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参融、相互整合的结果。这一事实必然会给各门具体的美学思想,包括美学家在内,留下浓重的投影,打上深深的烙印。亦正是这一缘由,中国古代美学家往往是各种思想兼备,具有多极组合的心理结构,不管是以儒家思想为其审美意识的精神支柱,还是以道家或者释家思想为其美学观念的理论本源,他们的美学思想的表述阐发都每每表现出一种交融互补、平衡调剂的形态,总是呈现出多元交错异质同体的特征,白居易的诗歌音乐美

  • 标签: 白居易诗 音乐美学思想 诗歌审美 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美学 正始之音
  • 简介:近年来,学理界对教师专业化标志的讨论已有不少,但由于时代不同、视角不一,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两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作系统、客观、理性的剖析,进一步探究教师专业化的准专业现实即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实际障碍,以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 标签: 业务特征 社会属性 准专业现实 专业化标志
  • 简介:游牧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植物的地方性知识,包括认知体系、利用体系观念体系三个层面.这些知识扎根于游牧实践,忠实地表达了人群、畜群草原的复杂动态关系.地方性知识有可变性,因知识生产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重塑.人类学家既要记录、搜集、整理和研究地方性知识,也要关注并解释其变化变化的过程,还要探讨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链接的可能路径,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探讨地方性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

  • 标签: 植物 游牧民 地方性知识 生产与再生产
  • 简介:植物名称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思辨结果。其结构规则和命名方式反映语言的特点,同时也反映概念分类的特点。壮语植物名称有丰富的文化信息,研究这些植物的命名方式和分类特点,不仅有利于壮语文的词汇研究,有利于构建民族植物文化学,也有利于壮医壮药的研究,更有利于壮乡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 标签: 壮语 植物 名称 分类
  • 简介:历代《诗品》研究者大都认为宋以前《诗品》并未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接受,在诗学研究上没有多大影响,本文欲从重要的唐诗选集《中兴间气集》的选评用语、品评体式以及高仲武诗学思想的理论倾向品评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比较、归纳,认为钟嵘《诗品》是高氏选评《间气集》时全面借鉴的具体范本,这是《诗品》并非晦于宋以前的一个明证。

  • 标签: 品评标准 品评体式 诗学思想 理论倾向
  • 简介: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训练模式化,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缺乏生活底蕴;评价体系不合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淡化写作技巧的训练;关注写作过程的情感态度;突出写作主体的个性体验;倡导研究性写作.

  • 标签: 新课程 理念 作文教学 改革
  • 简介:《马氏文通》关于“同次”的界说称:“凡名代诸字,所指同而先后并置者,则先者曰前次,后者曰同次。”(102)所谓“同次云者,犹言同乎前次者。同乎前次者,即所指者前次所指为一也。”(102)我认为,马建忠这里关于“同次”的定义至少向我们提示了以下四点:(1)“同次”是针对明代诸字而言的;(2)“同次”“前次”是互为依存的一对概念,没有“前次”就无所谓“同次”;(3)“前次”“同次”先后并置,且

  • 标签: 《马氏文通》 现代汉语 次所 总分式提示成分 动字 次云
  • 简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逐步脱贫出列,村庄发展的后发优势也不断显现,从而为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梳理分析近年来禄劝苗族贫困村在各种扶贫项目中,通过激活和重塑“道法自然”的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文化等,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和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探索以脱贫村的文化重塑与共同体重构为载体,促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基本路径。

  • 标签: 脱贫村 文化重塑 乡村振兴
  • 简介:在汉字上古音中,夫余之"夫"读音如蒲、如薄,发(读如泼或拨)、貊、亳等字读音可通,"余"读音通娄、闾,夫余作为少数民族语辞,其意义很可能是"貊人"。橐离、高句丽、豆莫娄以及作为北沃沮别称的置沟娄,读音语尾"余"音同,可能是其出自同一族群的标识。

  • 标签: 夫余 汉字 上古音 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