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慧思被尊为天台宗祖师,素以解、行并重著称。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融合大乘义理的止观修行思想之中。慧思的大乘止观思想,与大乘佛教核心范畴谛紧密相关。慧思基于谛阐述大乘止观法门,同时,通过大乘止观思想的论述来开显谛。基于第一义谛“心体平等义”以及世谛“心体缘起用义”,通过真心与染性、理体与事相、止行与观行三个方面的阐述,慧思安立了“真心本具染性”、“心外无法”、修止行离世谛、修观行知世谛等命题,由此开显真、俗谛与止、观门之互摄圆融。

  • 标签: 慧思 大乘止观 二谛
  • 简介:众多名士归信净土成为居士后大力护持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的弘传是非常重要的。而他们参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仿效慧远大师庐山结社,在僧人指导下结社念佛,组织与吸引民众。这在浙江历史上绵延不绝,很有特色,颇有声势。北宋时灵芝元照曾在杭州

  • 标签: 净土宗 佛教 宋代 浙江
  • 简介:唯识学对于种子与第八识,总体上是以体用关系来解说的。然则八识各有种现分位,第八识自身的种子如果也是第八识体之用,则现行第八识之体如何能反以体上之用为因呢?

  • 标签: 唯识学 体用关系 自身 难题
  • 简介: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按照国际相关规则与世界各国逐步展开全面的接触、交往,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门进一步打开的背景下,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在谈论一个从国外传人的崭新名词,而这个名词概念已经悄然闯入了整个国人的脑袋里。对此,学术界在关注、文化领域在关注,政府更为关注和积极面对,这个崭新的名词就是:文化遗产。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领域 新名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学术界
  • 简介:佛法依正不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 标签: 不二论 社会生态学 社会环境 生存环境 佛法 天人合一论
  • 简介:宋代一朝的佛教,禅净宗的兴起而逐渐取代天台华严宗在江南地方的影响力。在总体上,天台华严两教团在思想上虽较前朝渐有衰退的倾向,然就宋初而言,于教团内部思想论争以及教理发展反而给後世留下较多宝贵的资料。

  • 标签: 华严禅 教学研究 华严宗 思想史研究 金光明经 日本
  • 简介:第一次提笔写悼念文章,且悼念一位主内德高望重的长者、牧者、心情显得格外沉重。我多不情愿把沈主教和"悼"字连在一起呀!八月九日,在榕城福州,妻与我忽然接到友人打来的电话,言沈主教因病突然去世,我们惊呆了,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 标签: 主教 青年人 国教会 基督徒 会议 神学教育
  • 简介:唯识学之一大特色者即在在于认识,而作为认识之主体——识是如何认识事物的,诸家解说便有了不同,故形成著名的“四分说”。基师《唯识述记》说:

  • 标签: 唯识学 事物 主体 特色 起源 形成
  • 简介:本文深刻揭示了《易·系辞》所云“生生之谓易”的思想内涵,以及这种思想同基督教神学的相融相通之处,指出了“基督徒君子”所应具备的体察天心人事的生命素质: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遵循正道。

  • 标签: 生生神学 基督徒君子
  • 简介:孙不,金代全真派著名女道士。孙不继承了王重阳的内丹思想,注意到坤丹与男丹的区别,大大的发展了以生理转变为重要内容的女丹,成为后世坤丹道法之祖。本文以其著作为基础浅述其女丹功法。

  • 标签: 孙不二 女丹修炼 坤丹
  • 简介:一、以色列有关耶路撒冷地位的立场变化以色列的政策也不是一时形成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实力的强弱在不断调整。

  • 标签: 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 阿拉伯 伊斯兰教
  • 简介:谛”观念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念最初的较清晰表述是在部派佛教的一些文献中。中观派是对这一观念极为重视的佛教派别。《中论》等文献中的有关内容是佛教“谛”观念的代表性表述。小乘部派佛教中的《俱舍论》和《成实论》也提出了有特色的“谛”理论。佛教不同文献中的“谛”观念出现差别与有关佛典所属流派的基本理论倾向不同直接相关。“谛”观念对佛教体系在总体上保持和谐及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二谛 真谛 俗谛 世间 涅槃
  • 简介:唐代慈恩宗的窥基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中提出的四重谛理论,不仅利于契会唯识中道,突显真俗谛不一不异之关系,更利于修行证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殊胜之处。

  • 标签: 窥基 四重二谛 唯识中道 真俗二谛 修行证果
  • 简介:达摩禅师(?-536年)出生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致力于大乘佛教及禅定的修习。梁·普通八年(527年)航海来到广州,受到梁武帝的启请赴金陵,因缘不契而游化嵩洛之间,修习壁观入定之术。弟子道育、慧可、僧副和昙林等人跟随达摩禅师学习,禅师以四卷

  • 标签: 达摩禅师 《二入四行论》 禅法思想 佛教 般若思想
  • 简介:《道德经》第八章说到“上善若水”。水的本性是“阴”,水的质地是“柔”。道教把最高的“善”比作水,就是把“阴柔”作为最高的善。

  • 标签: 教义 《道德经》 体悟 道教 本性 阴柔
  • 简介: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参访了许多外道,都解决不了问题;又自己苦修了六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以后感到只限于苦行也不行,入尼连禅河洗浴,接受了牧女所献给他的乳糜.吃了以后,精神焕发起来.独自到伽耶菩提树下敷座而坐,自誓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起座.端坐思惟经过了四十余昼夜见明星而大彻大悟.有人也许以为端坐四十余昼夜有点困难吧!其实这是少见多怪.佛学院传印法师曾经依止几年的虚云老和尚,丛林里都知道.他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此后,他在传戒时,往往一盘腿,就是七八小时不起座.释迦牟尼佛一坐四十余昼夜,在定中则如一弹指顷.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正是定中光景.这在近代科学中也已得

  • 标签: 释迦牟尼佛 无上菩提 尼连禅河 老和尚 释迎牟尼 一弹指顷
  • 简介:马祖道一禅师决定中国禅宗的前进方向。然而,若为南宗、北宗的图式以及《六祖坛经》所缚局限的话,则无法了解马祖的初衷。马祖与弘忍及老安同样重视《楞伽经》,然而对于“心”的说明则不仅彻底地基准于《楞伽经》的主张,亦从独自实践的立场来追求“心”与“佛”的关系。此外,其也同样重视与《楞伽经》内容相一致的《入四行论》。马祖的“平常心”的主张即是基于《入四行论》。此种倾向,更为其徒孙黄檗希运所继承。我们有必要以《入四行论》马祖的发展为中心,在注意其对《楞伽经》加以活用的同时,对早期禅宗史进行新的构筑。

  • 标签: 老安 《楞伽经》 《二入四行论》 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