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生死疲劳》生动描述了中国农村50年历史的壮阔画卷,塑造了大量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丰富、深刻的主题与思想。这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通过对蓝脸形象的塑造来唤醒和歌颂公民个体在公共领域中对自己的生命主体权利的充分意识,是在给蓝脸这样的生命主体精神的捍卫者唱下一曲赞歌。而它透过叙述同时也表达了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即在私人领域,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涉及道德伦理的日常生活领域,对人的德性诉求与人的动物性存在空间同时予以承认的问题。虽然通过蓝解放的新恋情突出传达了对人的动物性存在空间的承认和追求情爱的个人权利的肯定,但小说当然并不否认人的更高的精神追求的必要性。关于互助的一些独特安排,主要就是这样一种终极关怀动机的表达。

  • 标签: 《生死疲劳》 公民个体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终极关怀
  • 简介:在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第一座高能加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决策建造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的强大振兴;现代化要从基础研究领域着手;推动国家高科技研究态度要坚定果决;搞好科研工作后勤保障;立足中国实际和条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搞好自主创新等。邓小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继续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借鉴和启示:要对发展高科技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及目标要求有更进一步的清醒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作出更多战略性超前安排;要早下决心、保持战略定力,狠抓落实、一干到底;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营造创造能够鼓动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要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心理和天真心态。

  • 标签: 邓小平 高能加速器 高科技 创新
  • 简介:伍德从分析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消亡,反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国家一方面充当着资本的导流,另一方面也成为革命的能量场,制约资本的渗透与扩张。全球资本需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全球资本积累和扩张中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规则的作用,同时民族国家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将反资本主义的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新认识国家(政府)的作用,要强化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用,推进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资本 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