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历史进入到20世末,气象学家发现,自然原因不能够完全解释全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气候系统正在因人类的工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日益膨胀的全球人口而言,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 标签: 全球气候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 出版发行 中文 未来气候变化 气象学家
  • 简介:基于1961-2015年东北地区的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及全球环流和海温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讨了东北5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外强迫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北5月降水具有和东北盛夏降水明显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处于年代际偏少阶段,而在21世初转变为年代际偏多阶段。东北5月降水在21世初的年代际变化主要由5月东北亚低压强弱的年代际变化造成,在21世初,东北亚低压相对于气候态明显偏强,有利于东北降水偏多;而在20世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东北亚低压减弱为较浅的低槽,导致东北降水偏少。来自北大西洋的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波列引起东北亚上空的垂直运动异常,导致了东北亚低压的上述年代际变化。5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很可能是激发上述波列进而造成东北亚低压和东北5月降水在21世初年代际变化的外强迫信号。

  • 标签: 东北地区 5月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东北亚低压 北大西洋海温
  • 简介:使用NCEP/NCAR、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OfficeHadleyCenter)HadISST以及NOAA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温、海冰及雪盖异常对20世90年代末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跃变的外部强迫作用,同时也对比分析了20世90年代EAWM年代际跃变与20世80年代EAWM年代际跃变特征和成因的一些差异。结果表明:20世80年代中期EAWM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国一致偏冷型,同时中国近海的海温也偏低;该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大气内部动力过程,而海温和海冰的作用不显著。20世90年代末EAWM年代际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东亚北方气温显著偏冷而南方偏暖的南北反相变化分布;EAWM在20世90年代末的年代际变化受北大西洋海温和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共同影响。北大西洋显著的异常暖海温,激发一个向下游传播的波列,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EAWM加强,从而导致我国北方气温下降;同时,秋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和秋季欧亚雪盖偏多对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热带西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会导致在海洋性大陆地区有异常的辐合和对流增强,引起大气环流的Gill型响应,对流西侧的异常气旋在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南风异常,使得东亚南部地区温度偏高。因此,20世90年代末之后东亚温度呈现南暖北冷的分布特征。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外部强迫因子 海冰 海温
  • 简介:利用HadCM2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了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果相当于CO2浓度逐年递增1%和0.5%两种不同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中国地面气温也持续升高.到21世末期,地面气温在上述两种排放情景下可分别升高约5℃和3℃.两种排放情景的增温趋势对比表明:即使从1990年开始温室气体等效排放逐年递增率减少一半,增温仍然很明显;直到21世中期,才能显示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减缓增温趋势的效果.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但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降水量总的趋势也是增加的.减排温室气体对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影响与地面气温相似.此外,地面气温增量和降水量变化百分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气温增量在秋、冬季较大而在春、夏季较小,降水变化百分率在夏、秋季较小而在、春季较大.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21世纪 二氧化碳 降水量 地面气温
  • 简介:利用区域气候系统模式PRECIS(ProvidingRegionalClimatesforImpactsStudies)分析A1B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3个时段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未来3个时段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逐渐增大趋势,日较差呈逐渐减小趋势;最高气温增幅分别为1.7、3.2、3.9℃,最低气温增幅分别为1.9、3.6、4.7℃,最低气温增幅与最高气温增幅相比可达1.1倍以上.未来最高、最低气温冬季增幅最大、春季最小,日较差则表现为冬季减小幅度最大、夏季减小不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的空间分布显示,最高气温在东北地区升幅最大,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华南地区升幅较小;最低气温在西北地区升幅最大,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升幅较大,而四川盆地和华南地区升幅较小;日较差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减小,在青藏高原北部减小最为明显,但在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部地区日较差则呈增大趋势.

  • 标签: PRECIS模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 SRES A1B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