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性质的陈列和展览,都极力寻求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特征的展示方式,以期收到理想的社会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我想结合民俗陈列与展览的特殊要求,陈述一下我对如何使观众“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的理解和想法。我认为摹拟法和

  • 标签: 民俗性 美学主张 艺术形象 演示法 展示方式 展示形式
  • 简介: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

  • 标签: 新石器文化 阶段性 历史演变 文物考古 岷江上游地区 文化遗址
  • 简介:  出土丝织品类文物的延续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文物保护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其所保护、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发掘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类(组织结构)、色彩、纹饰、形制及织造工艺的丝织品,它们可以为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提供珍贵、翔实,甚至绝无仅有的实物史料.……

  • 标签: 丝织品文物 出土丝织品 延续性保护
  • 简介: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宗教人类学与萨满艺术的角度对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树与鸟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萨满艺术中"世界之轴"或"萨满树"的典型特征,是萨满和巫师进行祭祀时沟通天地的主要道具.文章呼吁,对这类意识信仰的产品我们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利用宗教人类学方法来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涵义.

  • 标签: 三星堆 青铜神树 萨满艺术 象征性
  • 简介:局限于考古发掘资料的稀缺,以往学术界对于汉代列侯墓园礼制建筑形制认识不够清楚,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发现了完备的礼制建筑群体,为我们重新认识汉代列侯的祭祀体系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对海昏侯刘贺墓园发现的礼制建筑特点分析,结合文献记载,认为其墓园内主体礼制建筑为寝园建筑.柑葬墓前祠堂应为寝殿。

  • 标签: 海昏侯墓园 礼制性建筑 祠堂 寝园
  • 简介:白昂是明代治水名臣,白氏家族在当时和后世颇具名望。白昂家族三位女的墓志铭,记载了白氏世系传承、官职迁转与家族兴盏的过程,与明代中期的治水、民乱等系列事件有密切联系。白昂旁荫其侄入国子监是家族中的重大事件,碑传文中多次提及,对于研究明代的荫监制度具有参考价值。白氏园林盏甲一方,明代诗作、绘画中屡有描绘,有些出自名家手笔,本文对园林的建造与沿革进行了整理、分析。三方墓志与传世文献彼此呼应,反映出品官家庭中女性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的差异,是研究明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珍贵资料。白氏家族碑传文牵涉政治、文学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对志文作者进行了考证。这三方墓志对于补充丰实史籍记载,研究明代历史变迁及江南地区官僚家族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明代 白昂 望族墓志 恩荫
  • 简介: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借助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手段方法为鲜明特征。陈列设计的学科交叉在以往讨论陈列设计问题的文章中多有提度,但系统归纳陈列设计所涉厦的主要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论文尚不多见。本文概括论述博物馆陈列设计与其它各种学科的关系,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两类,并阐述这些联系的表现方式与内涵。

  • 标签: 博物馆陈列设计 学科交叉性 显性联系 隐性联系
  • 简介:夏商周考古中,不同时期考古遗存及文献资料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由此导致“文化”的概念呈现出阶段的差异。具体研究中,应在恰当评估史料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文化”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注意“文化”的多层次。对不同层面“文化”的独立研究,乃是整合研究的前提。

  • 标签: 夏商周考古 考古学文化 整合研究
  • 简介:本文从综合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选题需适应本馆性质与任务、兼顾学术和普及以及推陈出新并与时俱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形势下更好开展博物馆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 选题
  • 简介:(一)人类在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形成了数与量的概念。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对物质世界中长短、多少、轻重的认识和掌握,这就必须确定各种量值单位以便于核计、运算,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度量衡制度。最初的计算方式是很原始很粗疏的,而且往往以人体自

  • 标签: 度量衡制度 浅议 人类社会 生活
  • 简介:彭信威先生在论两宋金银和金银钱时,引《宝货辨》说:“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麸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并解释:“叶子金应当就是金叶子”。①迄今为止,有关金叶子的论述几乎未见。即便发现实物,也多被解释为饰物用的金箔。本文汇集二十多年来的出土资料,结合文献,对新见金叶子的品名、年代和铭文进行考述。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 标签: 南宋时期 中国 金叶子 黄金 货币性 铭文考释
  • 简介:“公众考古学”一词其实最早并不产生在中国,它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英美国家,目前公认的它是从查尔斯·麦克吉米西(CharlesR.McGimseyⅢ)出版的同名著作PublicArcheology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可被译为“公共考古学”或“公众考古学”,它被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考古资源的保护和获得公众支持,并为考古资源研究、保存和发展开辟一个新途径。

  • 标签: 考古学 公众 中国 六七十年代 英美国家 20世纪
  • 简介:摘要:血料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料灰浆的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的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料灰浆的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料、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的复配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料灰浆科学和局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对血料灰浆的研究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 标签: 血料灰浆 传统 古建筑 修缮 科学性 检测
  • 简介:为筛选适合木质文物使用的防霉防腐剂,对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4种防霉防腐剂进行了抗流失和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抗流失,其抗流失顺序为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MV+OP-10的抗流失虽较差,但雨水冲刷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ML-208的抗流失虽较强,但对霉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 标签: 防霉防腐剂 MV+OP-10 ML-208 戊唑醇 咪鲜胺 抗流失
  • 简介:本文在对莫高窟第138窟主室东壁门上智惠供养图像全面分析后,表明了第138窟作为阴家大窟,智惠与洞窟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此智惠与《阴处士碑》所记阴嘉政妹安国寺法律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所指。学者们认为此洞窟系张承奉为其母亲营建功德窟的可能并不大。传统研究认为阴季丰、阴海晏与第138窟的关系问题,也有待作更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 标签: 莫高窟第138窟 智惠性 供养人画像
  • 简介:馆藏东汉陶马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大型陶质文物,身长一般都在80cm以上,身高在100cm以上,出土时大多残破,经修复后入藏。由于陶马受出土前的埋藏环境的影响,陶马文物入库前修复保护处理不当,以及文物库房保存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了严重的腐蚀风化的损毁,需对其抢救修复保护。为此,对陶马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采用10%氨水、75%乙醇、5%醋酸和蒸馏水等对陶马进行表面污垢清除,用丙酮对已老化的粘合剂进行清除,对已经风化、酥松、掉粉、起层等部位采用5%~15%聚醋酸乙烯酯,D-801、GSP-53陶瓷加固;对断裂处采用505树脂、DG-4双酚胶粘剂、A356胶粘剂粘合等方法修复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这件东汉陶马的修复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恢复了本来面目,为今后修复保护大型陶马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四川省博物馆 东汉陶马 病害分析 修复保护
  • 简介:河、洛是黄河、洛水的简称。河洛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也就是狭义的中原地区。以中岳嵩山为象征的河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周成王时的何尊铭文就称河洛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而《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盛赞洛阳的话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 标签: 河洛文化 融合性 闽台 李岗文化
  • 简介:以往关于中国古代铁器的研究中,战国时期铁器技术和工业的地域差异一直未有充分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工冶炼铁技术出现的地域特点。进而讨论三晋、秦、楚和燕地墓葬与各类生活居址所见铁器种类和数量情况,最后探讨战国时期铁器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本文指出。生铁技术在晋、楚二地同时出现后,铁器化进程可能存在多区域进进现象。三晋地区虽然为铁器生产中心。但楚地和燕地存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块炼铁的传统,同时也较早地将铁器技术应用于兵器的生产。相对比之下.秦地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铁器化程度可能不及上述三晋、楚地和燕地.这一新认识时理解秦国的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特点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铁器工业 东周 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