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年昆明有一个教堂叫锡安堂,那儿的唱诗班常常唱韩德尔的《弥赛亚》。正在云南大学外文系上学的傅聪会弹琴,就常被找去伴奏。同学们发现他的琴弹得很不错,就鼓励他回上海继续学琴。为此,同学们在锡安堂给傅聪开了个募捐音乐会。傅聪拿了本《名曲一百首》,从头到尾弹了一遍。然后,一个同学上去讲演一番,说:这位年轻人很有音乐才华,他很渴望能去北京或上海正式学音乐,很可惜,他流落在这儿,

  • 标签: 傅聪 伴奏 音乐会 同学 教堂 发现
  • 简介:蒋碧深将林弯弯抱回来时,小女孩蜷缩在他怀里瘦瘦小小的一团。他脚步匆匆地迈入大门,六儿迎上来.问:“老大,您怀里的是啥宝贝?”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古城往日的容颜早已湮没于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喧嚣,南归的大雁越过湘江就迷失了方向。抖落一地的雁鸣在瑟瑟秋寒中冻结成霜,回雁峰期盼已久的眼神渐渐溶入苍凉暮色。你为何独自伫立这岁月的荒原顾影自怜?暮鼓晨钟依旧回旋,荡起满江绚丽的波澜,荡起沉落远古的记忆。濛濛细雨仍在风中飘散,谱

  • 标签: 江南 潇湘八景 暮鼓晨钟 唐诗宋词 湘江 荒原
  • 简介:新登又名师弟登,系“须登”、“须地登”等白族语地名的汉语译音,意为水草丰美之地.是在丽江与大理交界处,紧临丽江机场的一个村子.20年前,这儿还是个被梨园和田野及大片水域环绕,相对封闭的白族村子.尽管徐霞客游记没对新登进行专章描述,但村子周边的辛屯、逢密、仕庄等村均曾提及,或许因为交通不便,或许是新登村茂密果园或沟壑阻挡而隐藏太深吧.

  • 标签: 交界处 徐霞客 白族 丽江
  • 简介:有一个冬天,从大松山蛇般的山道扭来乘花轿,轿里端坐位二八俏女子。她曾在下游古镇做过两年富贵媳妇,极尽所能怀不上娃仔被休。她难忘那家婆婆嫌弃她后用大烟枪敲她脑壳,或叫家丁使细麻绳捆她拇指悬楼梁吊挂那种刻骨铬心的疼痛。所以那个冬天

  • 标签: 七公 悬楼 端坐位 一只手 脸红耳热 姐妹俩
  • 简介:鬼戏人情每当打开这本《宋词选》就想起了孟超。读书人惜书,我一向看书仔细,不乱涂乱折,即使圈圈点点,也要圈点得整齐些,艺术些。这本《宋词选》却是皱巴巴的。表面撕裂了,我精心婊糊过;书角卷皱了,我沾着水把它拍手;可书上留下的烟味,历二十年仍难去掉,偶尔还能从页中发现几粒烟末。这些都是孟超留下的痕迹。这本书里布满地的气味。孟超以《李慧娘》而名世。1961年,在为民请命的历史剧创作热潮中,孟超发表了根据《红梅记》创作的昆曲剧本《李慧娘》。剧本一经发表演出,立即引起轰动,被认为“这是昆曲剧目中继《十五贯》之后,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又一次可喜的尝试。”“剧本编写得不枝不蔓,干净利落。”康生

  • 标签: 宋词选 隔离审查 李清照 手电光 人情债 人生感慨
  • 简介:河流,二分之一欢喜,二分之一泪水,这火与,黑与白,孤独与喧嚣,忧伤与快乐,希冀与绝望构成的河流,烟树两岸,沙石暗沉,桃花开满人间时,河流漂满月光。

  • 标签: 组诗 河流 绝望
  • 简介:升工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机关工作最刺激的莫过于升工资了,因为那时在机关工作许多年都难得有升工资的机会。上世纪70年代末,大家总算盼到升工资的消息了,真是高兴得不得了。但第一次升工资的幅度是2%,即每个单位中只有2%的人可以升工资,这就难为单位领导了。不过还好,大多数人认为机会不大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去争,心里还比较平静,心态也比较平衡,反正绝大多数人都升不成,你爱给谁升就给谁升吧!

  • 标签: 民政 机关工作 单位领导 80年代 70年代 工资
  • 简介:《民政工作手册》手抄本我身边的一本残旧的《民政工作手册》手抄本。已经伴随我走过了33个年头,尽管里面的政策条文早已经作了修改或补充,但我仍然珍藏着,它将陪伴我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本手册是我参加民政工作后的第一本工具书,是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一笔一划抄写出来的,对它的感情,就象对我的孩子一样.十分珍惜。说到这本手抄本,还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 标签: 民政工作 工作手册 手抄本 工具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纺车与织布机父亲说,祖上穿衣盖被离不开纺车织布机。他是1930年代生人,那年月的村子里,纺车织布机可是司空见惯。年年月月,男人们在地里忙活,女人在家里纺线织布,那都是为着吃饭穿衣这个最微薄的需求。我们那地方管织机上织出的布叫老布,管从县城花钱买回的布叫洋布。老布洋布叫法不同,情感取向也不同。我老奶奶就蛮喜欢老布,她说,老布结实耐磨,弄身衣服,三年五载也不会破。可洋布,看上去好看,单薄得像张纸,一年下不来就破开洞了。我记事时,我老奶奶已是一位苍苍老人了。

  • 标签: 中式服装 三年五载 情感取向 开洞 家院子 花猫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末的某严寒冬日,被遣劳动于某山坳。虽是冷雪皑皑,却在荒枯的雪草丛中见孤独野梅一株,傲雪而立并绽开淡淡素梅几朵。当时寒雪封野,万物萧疏,而山梅却生机勃然,令褴褛似丐的我,不无感慨并欲以此梅入画,遂拾一枯落树枝。在一角雪野的冻土上,简略十数笔,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半瞎堂旧事》
  • 简介:神力千斤王一提青州武术界,必然要提到王子平,因为这位上海全能武术家在20世纪30年代初应邀到青州玩了几手绝活后,使得向来自以为是的青州武术界不少人瞠目结舌。而今王老虽已作古,但他的“五绝”即狸猫倒爬树、壁虎游墙功、蹬石担、耍样刀、中国式摔跤,仍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 标签: 青州 山东 中国式摔跤 武术家 30年代 王子平
  • 简介:一管军号退敌一个营这个“奇迹”,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的追击作战中。1950年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黄昏,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上发起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当时,我50军第149师和39军第116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

  • 标签: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联合国军” 志愿军 格洛斯 英军 光子
  • 简介:思思罗:童年,不知不觉地从指尖划过,待我们要从中撷取那一汪欢乐时,它已成了默默的回忆、我们是幸运的,童年的金色还不曾从身上褪去?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杭城号武林,又曰钱塘,次称胥山。”[1]1132年被南宋朝廷选为临时行在,1138年又正式定都于此。其后数代君臣日沐熏风,歌舞不休,得享百年偏安,直到1276年蒙古铁骑踏破临安城墙,一场繁华终于烟消云散。亡国后,前朝旧臣周密隐居不仕,每“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2]。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也许人老了都爱忆旧,我也不例外。一个夜晚与我太太在街上散步,看到灯光相映的店铺和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大栅栏、观音寺购物和游玩的情景。现在我居住在东三环外城乡接合部,其热闹繁华程度足以与20世纪40年代北平购物中心相比,可见北京变化之大。从少及壮,我都住在北京城南,对城南有着一份特殊情感。

  • 标签: 少年 购物中心 城乡接合部 40年代 20世纪 北京城
  • 简介:赵陵村位于昆山南面的张浦乡,是个水网地区,过去交通闭塞,保持着江南传统风貌与习俗,那里的农作物经济收益较好,也算是昆山的富裕地区,故有昆山的"金千灯银张浦"之称,赵陵又是张浦乡的富裕村落。赵陵村不光是个富裕乡村,还有历史传说,当年宋太祖赵匡胤路过此

  • 标签: 江南农村 煤油灯 电影 新娘 交响乐 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