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是此次研究的中心,首先对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明确了未来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优化的方向与先进技术的引入,目的在于提高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水平。

  • 标签: 生物发酵 温度控制 pH值控制 细胞-环境信号转导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间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9.67±2.9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0.60±2.93)岁。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备输液报警器。就两组患者夜间静脉输液各项观察指标、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次数、巡视病房的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0/30)比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26.67%(8/30)](χ2=6.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滴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2/30)比40.00%(12/30)](χ2=9.32,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63.33%(19/30)](χ2=7.95,P<0.01)。结论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回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输液安全性,值得推广试验。

  • 标签: 输液报警器 神经内科 夜间输液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南省2所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300名儿科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于2021年4—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0名儿科ICU护士用于模型验证,其中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用自制基线评分量表采集相关基线信息,采用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相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模型建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估。结果225名儿科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因素得分为(48.67±4.35)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因素得分为(39.67±3.67)分,临床报警疲劳总分为(22.32±2.83)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工作年限<5年、带病工作、护师及以下职称、倒班、无设置医疗设备警报的习惯、医疗设备管理因素均为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最终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843。验证数据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901,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857。结论儿科ICU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仪器设备报警疲劳,本研究模型可对其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作出可靠预测,提示应对高风险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并及时开展措施干预,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科 护士 重症监护室 仪器设备报警疲劳 风险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病人及医护人员对智能化输液报警器使用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30名医护人员和2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90.o%,病人对使用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总体满意度为89.5%。[结论]智能化输液报警器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输液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 报警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静脉注射泵报警信号的脆弱性,提出在现阶段实施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增强静脉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方法分析静脉注射的概念和过程,参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atientSafetyReportingSystem的数据记录,找出存在医疗隐患的环节及其表现,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医疗单位静脉注射泵报警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静脉注射过程中的渗透和溢出所造成的后果,并由此提出了降低渗透和溢出危害的做法,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结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静脉注射泵的报警还不能完全做到及时准确,护理人员应遵循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原则,不能完全依赖信号报警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注射 报警 护理 静脉注射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ICU护理人员报警疲劳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ICU工作的护理人员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报警模式下的对照组(n=32)与聚焦解决模式改善后的实验组(n=32),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厌烦焦虑、躯干无力、头疼、注意力差、耳鸣等报警疲劳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ICU护理 报警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主要被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慢阻肺患者以及早期呼吸衰竭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但是就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说,报警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无创呼吸机报警发生的概率,分析报警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关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报警原因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机电安装行业的崛起,其涉及的设备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往往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机电安装消防系统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其次对机电安装消防系统中的火灾报警系统调试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些优化火灾报警系统调试工作的有效建议,通过采取这些建议可以提高火灾报警系统的调试效率和质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机电安装 消防 火灾
  • 简介:摘要本文将对大倾角皮带机驱动装置的选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电机的选用、可控驱动系统的选用、联轴器的选用三方面内容。并对大倾角皮带制动装置的选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逆止器的选型、制动器的选型以及制动装置的选型三方面内容。

  • 标签: 大倾角皮带机 驱动装置 制动装置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品剂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转移操作,其中包括原料转移、中间体转移以及最终产品的转移,转移操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转移过程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生产事故。因此,研究固体制剂中试转移过程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概述固体制剂中试转移过程控制策略,希望为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转移操作的控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固体制剂 试转移过程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系留缆绳是系留气球平台的生命线,系留缆绳下端系留点在收/放、系留过程中受风载影响容易产生磨损、张紧-松弛和承受冲击载荷。针对系留缆绳系留动态特点研发一种多功能导向装置,适用于系留缆绳收/放和系留过程中的动态保护,从而提高系留气球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并成功应用于立项型号产品。

  • 标签: 系留气球平台 系留缆绳 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合作模式下床边CRRT常见报警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运用院内合作模式行床边CRRT的患者83例,共行423次治疗中血液净化系统报警的内容和频次,报警后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动脉压力报警48次,静脉压力报警1次,滤器压力报警84次,空气报警25次,平衡报警5次,通过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容量不足,维护血管通路,凝血的观察干预,空气报警的处理和加强多学科合作的护理对策解除报警,保证CRRT治疗安全有效。结论院内合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适合我国国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的常见报警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质量。方法以50例常见机器报警现象,分析原因,及时正确处理故障,保证献血者安全和血小板采集过程顺利进行。结果3974人次的血小板采集过程出现各类报警/故障50例(1.3%),有2例漏液和1例冲红(6%)导致血小板采集不成功,另外47例(94%)的报警原因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过程和效果。结论正确熟练地使用仪器可大大减少机器的报警现象发生。

  • 标签: MCS+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采集 报警/故障 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