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甲状腺功能的近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观察组选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基本临床反应,比如并发症出现与否、各类激素的临床指标、甲状腺球蛋白变化状况等,对比两者间的差异性,也就能够得出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针对本研究各个患者进行术后三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上都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并且也不存在各种并发症问题,相应的手足麻木、低钙抽搐状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手段进行处理是比较有效地一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手段来说,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优势,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治疗 甲状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以及总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7月~2016年7月间接收的患甲状腺结节的1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5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住院花费较参考组显著更少,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2011-04—2015-04,共手术治疗20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其中19例(9.45%)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术前彩超检查拟诊14例,诊断符合率为73.68%,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诊18例,诊断符合率为94.74%。乳头状腺癌16例,滤泡状腺癌3例。术后根据甲功检查服用优甲乐片,随访1-4a,无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彩超及弹性成像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措施。若术前彩超扫查未发现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腺部分切除即可,不需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但术后应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服用优甲乐片等治疗。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弹性成像检查 甲状腺多发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和26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实施超声诊断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在实验组有3例胎儿的甲状腺检测值明显较高,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超过了可信区间,有3例胎儿的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有1例胎儿的心率明显下降,胎儿出生后,对其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进行检测测定,发现有3例胎儿的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胎儿出现了T4值变大和T4临界值显著变大的情况。一共有6例胎儿疑似为阳性胎儿。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采用超声诊断后,有着很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的甲状腺功能起到很好的检测评估效果。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功能亢进 孕妇 胎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甲状腺切除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选取20例,对其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探究其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数值。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2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经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时间为(98.54±2.22)分钟,手术中出血量为(40.24±2.65)毫升,住院时间为(6.21±2.25)天。结论全甲状腺切除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手术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全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良性结节 治疗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恢复过程,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例行腹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观察病情,并针对切口、引流、体位、饮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专科护理和指导。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5天,对手术经过无恐惧印象。结论,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持续提高。随着对甲状腺癌的深入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逐渐被世人所发现,且其与甲状腺癌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相信,通过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可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提供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 标签: 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6例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具体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0%,远低于对照组的1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可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手术创伤较小,更容易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乳腺外科收治的50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全切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相比,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效果更佳,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腺叶全切术 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依然是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内分泌治疗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能降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死亡率。

  • 标签: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方法选取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遵循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取强的松治疗,同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 标签: 甲状腺内注射 地塞米松 亚急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2例,依据患者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术,对照组患者则实施甲状腺全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相关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3%,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相较于甲状腺全切术,其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上拥有更好的手术指标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并符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疾病恢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恢复时间上均不及b组患者;而术后b组16.67%的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数据相近,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各有其优缺点,但就远期疗效上可优先考虑甲状腺全切术,术后复发率低,从而减少了再次复发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作为根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