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文版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CPAx-Chi)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阈值及评估诊断价值。方法学习CPAx-Chi量表使用细节和注意事项,由2名研究者同时采用CPAx-Chi量表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 MRC-Score)量表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综合ICU的200例患者进行独立评估。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 AUC)、尤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及一致性检验,确定CPAx-Chi量表在诊断ICU-AW的阈值及价值。结果以MRC-Score总分≤48分为标准,A组ROC AUC= 0.899(95%CI 0.862~1.025);B组ROC AUC=0.874(95%CI 0.824~0.925);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1.5分;A组最大YI=0.643,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7 %;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CPAx-Chi量表诊断ICU-AW的临界阈值为30.5分,B组最大YI=0.62,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3%。以CPAx-Chi≤31阈值,ICU-AW组和非ICU-AW组的CPAx-C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x-Chi≤31分和MRC-Score≤48分诊断ICU-AW的一致性高,A组Kappa=0.845(P=0.02);B组数据Kappa=0.839(P=0.04),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x-Chi量表评分≤31分是诊断ICU-AW的临界值,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PAx-Chi量表可以在我国重症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阈值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对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采用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n=50,采用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通过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文号:2016008)。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人工终止妊娠术次数、人体质量指数(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8±2.8) mm,对照组为(8.0±2.5) 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07)。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9、12.952,P<0.001、<0.001)。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螺旋动脉PI及RI分别为1.0±0.1、0.7±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0.1、0.6±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2.028,P=0.003、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t=3.261、12.432, P=0.010、<0.001;对照组组内比较:t=3.065、10.307, P=0.021、<0.001)。结论仿生物理电刺激治疗修复子宫内膜效果优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药物疗法 流产,人工 子宫内膜 疗效比较研究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综合物理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物理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社会行为)评估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9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综合物理康复治疗能够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进而侧面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腰椎椎管狭窄症 综合物理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方案,明确物理联合运动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筛选6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分组方法选用电脑随机法,其中31例设为对照组(物理疗法),31例设为观察组(物理联合运动疗法),从疼痛程度、下肢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着手,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45%)低于对照组(25.81%),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功能 下肢骨折 老年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旨在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为寻求精神分裂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等TE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通过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低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三维实行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物理计划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80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调强放疗物理计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结果:乙组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显著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物理计划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血流动力学的知识,通过制作实体教学模型,向学生展示流体层流、湍流及红细胞轴向集中等现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运用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后,学生求知兴趣浓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由此可见,实体教学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实体模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红外线等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项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各项能力,体征评分和复发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行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颈项肌 物理因子 肌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骼肌腱鞘炎治疗中,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与物理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收治的骨骼肌腱鞘炎患者(纳入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8),将收治患者采取随机分子形式均分为A/B两组,前者实施腱鞘内注射倍他米松(经超声引导)治疗,后者基于A组采取冲击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A组均有显著降低,且该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组94.12%>76.47%(P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物理疗法 骨骼肌腱鞘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腹动力仿生物理疗法用于腹腔脏器脱垂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盆腔脏器脱垂病患40名,都对其施以盆腹动力仿生物理治疗。对比盆腔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针对膀胱症状、盆腔症状与肠道症状评分及总分,本组治疗后分别是(1.69±0.38)分、(4.96±0.95)分、(0.52±0.13)分、(7.53±1.04)分,比治疗前(13.46±4.26)分、(15.09±3.27)分、(2.83±0.74)分、(31.37±6.42)分低,P<0.05。 针对sf-36评分,本组治疗后(85.34±4.96)分,比治疗前(62.15±6.34)分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片芒硝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共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23例)和观察组( 2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冰片1000克加芒硝100克研成粉末,装在布袋内,敷在患肢手臂上为病人做封包治疗,每天两次,每次20分;比较两组上肢水肿改善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肩部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上肢水肿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冰片芒硝中药封包联合综合物理治疗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程综合优质护理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2020.01-2021.01期间就诊)随机取67例,抽签法分组,实施全程综合优质护理(n=34,观察组)和常规护理(n=33,参照组),评估效果,对比VAS、SF-36、K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比参照组75.76%低,同时,观察组护理后VAS(2.13±0.63)分,比参照组低,SF-36(86.03±5.53)分,KSS(85.03±5.82)分,比参照组(71.52±4.99)、(72.17±5.36)的评分高,P<0.05。结论: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全程综合优质护理具有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的效用,且护理有效性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应用价值 膝关节骨质增生 物理疗法 全程综合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治疗仪结合物理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结果: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同时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组,将其中65例阴道分娩产妇做为A组,将其中65例剖宫产产妇做为B组,所有产妇均接受盆底治疗仪结合物理锻炼,观察两组康复情况。结果:康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以及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有改善,康复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以及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进行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通过盆底治疗仪结合物理锻炼均能够显著改善盆底肌功能,促进及早康复。

  • 标签: 不同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障碍 物理锻炼 盆底治疗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