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当代艺术对历史与文脉的切入在今日已不稀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切入显得愈加必要。尽管我们的当代艺术始自对欧美的模仿,但从未有一种文明,能够始终通过对其它文明样式的全盘模仿而获得独立的价值,即便这种模仿能够在文化背景层面刻意无视自身的脉络并意淫被模仿者的历史语境。事实上,这种模仿仅仅是权宜之计,

  • 标签: 智性 模仿者 意淫 《琵琶行》 婴儿车 题画诗
  • 简介:<正>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出现的若干突发事件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社会戾气,主要表现为:源于对社会的强烈怨恨,动辄施以暴力,给当事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后果。贾樟柯编剧、导演的电影《天注定》恰恰集中呈现了四个典型暴力事件,用一种艺术的手法浓缩了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从某种程度而

  • 标签: 贾樟柯 理论分析 豆瓣网 艺术表达 纽约电影节 多伦多电影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09
  • 简介:仿佛诗歌成了语言拼盘和诗人玩弄现代文明的,更心仪处理色情本身的喜剧感、冲击力、想象的快感以及混杂的经验/语言状态等书写方式,’70后诗歌这样做的结果能够使诗人体验到文化

  • 标签: 审读诗歌 快乐文本 文本审读
  • 简介:中古时期敦煌地藏信仰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伴随着经典及疑伪经、灵验故事的传播而不断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本、图像与仪轨三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敦煌遗书及相关佛教经典的解读,试图从敦煌遗书记载之地藏信仰仪轨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出发,通过对如地藏忏法、地藏菩萨十斋日和七七斋等仪轨的重构分析,重新认识图像和文本在仪轨运行过程中迫特殊含义与关联性,以期了解三者在特定空间内的组合配置关系、宗教内在意涵和功能,进而再现中古敦煌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的地藏信仰世界。

  • 标签: 敦煌 地藏信仰 文本 图像 仪轨 《道明还魂记》
  • 简介:2016年,张艺谋的《长城》,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英国公投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二战”以后风起云涌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2016年遭到了空前的质疑乃至逆转。有人断言,“未来的历史学家也许会说:2016年是自由贸易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年,甚至是最新一波全球化进程终结的开端之年”。(1)人类世界,由此进入一个后全球化的时代。另一方面,张艺谋的《长城》。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冲突与融合 电影文本 《长城》 全球化进程 美国总统
  • 简介:朝阳的地理位置在辽宁来说比较偏僻,经济也相对落后。但在戏剧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的戏剧调演,都曾在东北地区和省内获得过不止一次的奖励。究其原因,如不少行家所总结的那样,主要在于朝阳的戏剧作者们有着丰厚的生活底蕴。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从民间走来的,有的至今还生活在农村。为此,辽宁的老一辈戏剧家曾送给他们一个雅号——山里红派。朝阳戏剧创作的这一特点,使得他们的戏剧文

  • 标签: 文化危机 民间社会 传统文化 戏剧文本 戏剧创作 民族文化
  • 简介:贡布里希讲艺术不仅受到艺术家个人意图和潜在意识的影响,也受到艺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阐释者而言,既要完整地阐释作者的意图,又要引人入胜地阐释作品,更要博得读者尊重,这就使得阐释者必须直面多种难题。本文试图从"唯环境论:外因对个体的影射作用"多重印迹:地域、时代、个人、社会的遗景"本质维度:叙事逻辑的集体话语"艺术本体:反观视觉‘再现论’的落后观四个角度阐释曹建斌先生在新疆30年来的油画艺术创作成果,也以视觉文本为依托探讨个人与地域、国家、历史等多元的契合关系。

  • 标签: 西域印迹 视觉文本 曹建斌 油画
  • 简介:作为一本240出的长篇宫廷历史大戏,《鼎峙春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袭用了很多前代旧戏,学界普遍认为被《鼎峙春秋》承袭的旧剧有11种,即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四郡记》、《锦绣图》、《西川图》,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单刀会》、《狂鼓史渔阳三弄》。而据笔者认真比对,其中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三剧,《鼎峙春秋》并无承袭。其实这11种戏曲只有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西川图》和杂剧《狂鼓史

  • 标签: 连环记 赤壁记 貂蝉 鼓史 赐环 气吐虹霓
  • 简介:李健吾剧本创作有着明显的分期,可以划定其中期创作的时间和数量。其中期创作剧目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有着相当的地位。研究其中期创作剧目的文本得失,有助于揭开李健吾剧本在当今舞台上消失的谜团,开拓剧本创作的新触点。其文本的“得”主要表现在时空关系定位、结构和语言上。其文本的“失”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人物关系的设置上。

  • 标签: 李健吾 中期创作 文本
  • 简介:古代民间故事最初多以口头方式流播,限于口头传播的弱点,往往又要借助文本得以保存和扩播。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民间故事,也就不得不借助于文本,从中钩沉爬搜古代民间故事材料。在大致回顾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之后,结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实践就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口头 文本 古代民间故事 故事 故事类型
  • 简介:公元1616年,中国明朝万历年、英国查理一世时代,一个名叫汤显祖的隐居文人与一位名叫莎士比亚的编剧写手都在这年溘然长眠。显然,他们逝世于同年是一个偶然,但这个偶然却使得400年后的2016年,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让他们的相遇成为必然。历经400年时光的淘洗,两个本无关联的人,却因为他们同为剧作家的身份,因为他们同样穿越时空的经典剧作,而被拿来,让他们相遇。

  • 标签: 传统戏曲 重读 文本 查理一世 莎士比亚 剧作家
  • 简介:《奇葩说》是近两年来最受欢迎的网络综艺节目,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研究角度分析其热播原因。本文认为,《奇葩说》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者式"大众文本,它充满着多义性和复杂性,文本中宰制与反宰制并存,建构与解构并存,戏仿和拼贴也使它与其它大众文化文本形成了"互文性"。总而言之,"生产者式文本"的开放性使它成为了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化现象。

  • 标签: 《奇葩说》 网络综艺节目 大众文化 生产者式文本
  • 简介:"电视剧的电影改编"是美国和日本等海外电影市场一种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中国的电视剧的电影改编起步于2003年,并在2013年达到井喷,一窝蜂的改编之外,却是相距甚远的票房成绩。从电视剧到电影,既有深层的创作成因,也有复杂的文本转换过程。本文立足中国电影中的剧集改编,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案例,试图从改编成因和改编策略两个维度,以相对宽泛的研究视野,对电视剧的电影改编做出分析

  • 标签: 电影 电视剧 改编
  • 简介: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编辑了在江南流传的《山歌》。其编辑思想、编辑原则和编辑方法,对原生态花儿文本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指出原生态花儿文本的保护,一是尊重客观存在,不可随意删改;二是注意编排细节,适合民众口味;三是采用多种评注,解读文化习俗。

  • 标签: 民间音乐 花儿研究 花儿 文本 保护
  • 简介:二十世纪京剧文本与表演的革新并不是新鲜事,在海峡两岸从事京剧的人所进行的试验既反映着过去的尝试又展示了当代的变化。然而,对于在艺术上进行变化的抵制一直存在,因为京剧随着梅兰芳(1894—1961)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国际声望的出现而被认为发展到了巅峰。梅当年能够大胆革新而不打破规范,他

  • 标签: 京剧 演剧艺术 现代戏曲 《美狄亚》 歌队 文本
  • 简介:NHKt~-常重视中国题材的新闻,从1974年开始至今,不完全统计,制作了超过5000期关于中国的节目,中国题材的节目在日本的收视率也高于其他地区。目前正在中国拍摄节目的有10组人,报道世博会的注册人员就超过200人。虽然其在国内并无正规的传播渠道,却在网络上被热烈追捧。

  • 标签: 中国纪录片 新闻生产 文本特征 NHK 中国题材 传播渠道
  • 简介: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文本"概念广泛运用,归属、开放、联结使音乐审美呈现出与传统审美截然不同的特征,传统审美主体在控制力上明显减弱,审美主体与对象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程度逐步加深,同时由于审美过程具有多维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传统约定俗成的精英先验审美已转向直觉交际下的大众参与体验审美。本文认为,这种转变体现的是音乐审美在后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共同影响下出现的必然现象,这种以音响体验为表象,心灵体验为内涵的审美方式已经成为后现代音乐审美的显著特征。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文本 音乐审美 直觉交际 多层次融合 原真性
  • 简介:李衍柱先生的《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以下简称《导读》)已于2006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在结构上.除序、引论和后记外,共分为十章,由朱立元先生为其写作序言。该书不是按照以往西方美学的编年史式的写作方法.而是以西方美学的经典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宏观审视与微观阐发结合起来,并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西方美学 经典文本 李衍柱 导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写作方法
  • 简介:“汉斯立克的历史形象由于无知的误解或恶意的重伤多半被歪曲地给后世流传下来”。这是里曼音乐词典给予汉斯立克的评价,实际确是如此,汉斯立克自1854年发表《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来,他本人以及他的理论不断遭受非难。然而,回望20世纪严肃音乐的“变形”发展,似乎汉氏的理论不仅得到了印证,而且新世纪以来的严肃音乐创作还在不断创造着符合其音乐理论的作品。

  • 标签: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 “文本” 历史形象 音乐词典 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