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街头政治'大多发生在'民主欠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迟滞是其社会总根源,民主制度未巩固成熟是其制度性特征,社会分化和选民分裂是其民众基础,国际势力的推波助澜甚或恶意促成其外部动因。1.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的偶然引发,是'街头政治'之火的'起燃点'后发现代化国家往往在急剧现代化中实现快速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问题和摩擦,需要制度改革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及时同化和消解。然而,'民主欠发达国家'往往处于现代化发展的低级阶段,经济增长缓慢,社会

  • 标签: 民众基础 利益格局调整 欠发达国家 社会分化 制度改革 利益协调机制
  • 简介:“白莲花”一词污名化后,被广泛用在称呼那些依附男性、过分善良、无限牺牲自我,却往往害了别人或看起来单纯善良却虚伪自以为是的女性,琼瑶剧女主等成为其代表。反“白莲花”的作品如《金枝欲孽》《甄嬛传》等通过展现女性腹黑背后的无可奈何和只能依靠智慧、心机才能存活的现实,以及女人斗女人没有赢家的悲惨结局控诉男权社会的残酷,具有强烈的抗争意义。近些年霸屏的玛丽苏女主将改头换面的“白莲花”或“傻白甜”重新拉回,她们虽然拥有知识、主动积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争精神,却因更加污名的“绿茶婊”恶毒女配的加盟,将女人斗女人“变名为实”,降低甚至消解了女性的抗争性。在“娱乐至死”、女性被广泛污名和被消费的时代,女性需要重新团结起来,寻找新的“解放”之道。

  • 标签: 白莲花 抗争 女性主义
  • 简介:从理论上农村基层民主是与自治相联系的,这区别于宏观上的国家民主。通过上海市立新村村民的民主冷漠分析,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当国家逐步取代农村自身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后,农村自治的基础被消解,基层民主的开展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表现。要确立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质意义,农村自治应当从私法自治向公法自治转变。而现行宪法第111条应当成为赋予乡村以自治权的宪法根据,同时法律也应当以自治事项和委任事项为区分,明确国家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城镇化 基层民主 村民自治 国家义务
  • 简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内,对风险的社会“变异”过程进行社会心理学考察,兼具理论和政策价值。本文将文化地理学中的“地方依恋”概念引入这一框架,聚焦于某化工社区在“8·12”特大爆炸事故前后的变化,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检视风险的社会“变异”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依恋作为一种稳定的风险“缩小”机制,通过直接作用以及调节风险感知对风险态度的影响,限制了风险抗争意愿;突发事件作为一种外部刺激机制,直接激化了风险感知,并在达到特定阈值时,不仅削弱地方依恋的调节效应,更侵蚀其稳定的结构,造成风险剧烈“放大”。突发事故所引致的政策密集供给和有关规划加速落实等“涟漪效应”,在健全相关机制的同时,有可能造成社区转型停滞,新的社会风险也开始累积。基于此,风险沟通和地方依恋建构,是风险的社会“缩小”与社区恢复的重要政策依据。

  • 标签: 地方依恋 突发事件 风险的社会“变异” “8·12”事故 风险的社会放大
  • 简介:摘要:美国法学家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受到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判主义比较法的影响,试图运用话语-权力分析方法,反叛、逆用传统功能比较法,却导致了对功能比较法的误用;同时,由于历史语境差异,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叙事“移植”到中国,变成理性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法治改革的思想障碍,造成东方主义的变异。络德睦提出的东方法律主义不足以成为比较法的新理论范式。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功能比较法 话语-权力分析
  • 简介:政策扩散已成为“政策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绝大多数研究关注政策扩散在时空集聚上的统计特征,进而得出宏观趋势的普遍性结论,但对政策在不同主体间的变异缺乏足够关注。本文以网格化管理为例,通过北京市东城区和S市J区相应实践的比较,考察这一管理创新在扩散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现象,进而探讨变异背后的原因及其作用机理。

  • 标签: 政策创新 政策扩散 政策变异 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