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Pb-B-Si系低熔点玻璃是一种具有较好封接性能的玻璃,将其应用在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无尾封接中存在真空烧结时气泡消除缓慢、强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Pb-B-Si系玻璃进行配方优化调节后,对玻璃进行性能检测,对焊点形貌等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烧结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方体系为Pb-B-Si-ZnAl-CuO,其中Pb为83%,CuO为3.5%(质量分数)时,可以显著提高无尾封接时的强度,提高真空度。使用该玻璃生产的不锈钢真空容器的焊点饱满、光亮,接头强度好,无明显缺陷,显示其对不锈钢容器良好的封接强度。

  • 标签: Pb-B-Si系玻璃 不锈钢真空容器 无尾封接 封接强度
  • 简介:为考查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燃烧催化剂在电厂煤炉中使用的效果,在火电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助燃剂适用于煤炉,有增加煤的发热量以及节能降耗的效果,催化作用时效持续24小时以上;但仍有添加量偏大等问题,有待后续试验完善。

  • 标签: 纳米结构 节煤 降耗 催化剂 煤粉炉
  • 简介: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概述了目前国内外WLED用蓝色荧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WLED用蓝色荧光的基质材料、制备方法、发光中心和掺杂离子等对WLED用蓝色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该类荧光材料的发展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白光LED 蓝色荧光粉 发射光谱
  • 简介:碱性体系中以水玻璃和硅溶胶为双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在硅铝酸盐凝胶形成过程中加入氧氯化锆,用水热晶化法成功合成了Zr-ZSM-5分子。通过XRD、Raman、UV-VIS、BET、SEM、NH3-TPD、Py-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r成功进入ZSM-5分子筛骨架,且随着锆摩尔含量的增加,分子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和孔体积增大,势必会影响到分子的择形催化性能;此外,分子的酸类型重新分布,L酸比例增大,总酸量和酸强度有所减小,势必会影响其酸催化性能;同时分子的生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晶体结构由三维棺状变为二维层片状,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但其骨架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 标签: 双硅源 水热晶化 Zr-ZSM-5 催化性能
  • 简介: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添加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合成了A1MCM-41纳米硅铝介孔分子,运用XRD、N2吸脱附、TEM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7DPEG和PVP均能显著改善A1M—CM-41纳米硅铝介孔分子的分散性,但是PVP的分散效果明显好于PEG,这是因为,PVP链上吡咯基中电负性的氧原子与分子颗粒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更易吸附在颗粒的表面,提高颗粒的分散性。

  • 标签: 纳米 AlMCM-41 介孔分子筛
  • 简介:采用氯化钠浸渍法改性5A分子,并吸附净化泥磷制取次磷酸钠产生的含PH。气体,选择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进行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判定。主要考察了氯化钠浸渍液的浓度、吸附剂的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在浸渍液浓度0.3mol/L、干燥温度110~C、焙烧温度为300℃的条件下,吸附容量为20mg/g,穿透时间可达6h。

  • 标签: 5A分子筛 氯化钠 吸附净化 PH3
  • 简介:以自制的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为原料,用十六醇作为改性剂,研究超声分散和常规搅拌两种方法对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效果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定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过的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硅藻土体均较未处理前分散性好;超声分散方法有利于硅藻土的表面改性,而碳/蒙脱石复合材料用搅拌的方法效果更好。将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体材料及未改性体填充到天然橡胶中,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碳/蒙脱石 硅藻土 表面改性 超声分散
  • 简介:以廉价的工业级高模数比硅酸钠(Na2O·3.3SiO2)为硅源,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添加有机胺进行二次水热后处理,制备了掺杂V的介孔硅基分子。采用了XRD、SEM和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有机胺溶液和后处理温度下,样品的扩孔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以三乙胺(TEA)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MDA)在高温水热处理下的扩孔效果最优。TEA的加入能调变V-MCM-41分子的孔径从3.94nm扩孔到9.30nm,增加2.36倍,而DMDA的加入能将孔径从3.94nm扩孔到6.62nm,增加68%。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V-MCM-41 模板剂 孔径调变
  • 简介:以β分子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钼制备了MoO3/β催化剂,通过XRD、FTIR、BET、NH3-TP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活性组分氧化钼存在,也有不同酸性质的活性位存在,负载量对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径有影响;考察了催化剂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单纯β分子载体有催化活性,不同钼负载量对催化性能有影响,考察负载量区间内反应转化率出现极值。

  • 标签: 丙烷 氧化脱氢 丙烯 Β分子筛
  • 简介:首次采用一次原位水热晶化法在多孔陶瓷载体表面成功制备出TS-1沸石分子膜。其中,以硅溶胶为硅源,在SiO2:0.02TiO2:0.15TPABr:70H2O的摩尔配比下,175℃原位水热晶化120h得到的TS-1沸石分子膜质量最好,其晶体覆盖率达到100%,膜层呈片层状,厚度23-251μm,催化剂颗粒平均长度为2-4μm,与陶瓷载体之间结合紧密。

  • 标签: 钛硅沸石分子筛膜 热合成 孔陶瓷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SBA-15,通过液相浸渍法合成负载钴SBA-15介孔分子,以负载钴SBA-15介孔分子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z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负载钴SBA15分子的比表面积为528.6m2/g,平均孔径为3.14nm;且合成的碳纳米管质量好,表面未发现无定形碳粒子。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碳纳米管 纳米材料 水热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等承担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用稀土三基色荧光制备技术开发”项目近日通过了验收。该项目主要采用草酸法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技术制备红粉(Y,Gd)BO3:Eu,通过对共沉过程参数的控制保障了前驱体的粒径,在后续的固相合成过程中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控制确保了体的发光强度;

  • 标签: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技术开发 项目 制备 南京工业大学
  • 简介:探讨了用激光衍射法测试经PEG(400)表面改性的超细TiO_2体粒度的过程中,不同分散介质对经表面改性的超细TiO_2体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乙醇和六偏磷酸钠溶液(0.1g/ml)为混合分散介质(体积比1:1)时能最佳分散样品,此时的测试结果也最准确地表征了样品的粒度。

  • 标签: 激光衍射法 超细TiO_2 粒度 分散
  • 简介:简述了软化学制备技术的定义和特点,重点综述了几种重要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包括溶胶-凝胶法、Pechinic法、共沉淀法、水热法、聚合物热分解法等在LiMn2O4体制备中的进展,对上述工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对LiMn2O4体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LiMn2O4粉体 软化学制备技术 进展
  • 简介:钛酸锶钡(BST)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容器材料、热敏材料和铁电压电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0.6Sr0.4TiO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体的物相组成、颗粒大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合成纳米Ba0.6Sr0.4TiO3过程中的作用,并重点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Ba0.6Sr0.4TiO3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改善纳米钛酸锶钡体的表面性能,使纳米钛酸锶钡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可充分发挥材料的纳米效应。

  • 标签: 钛酸锶钡 溶胶-凝胶法 表面活性剂 纳米粉体
  • 简介:采用自制的BA-MMA-AA三元共聚物和四异丙氧基钛(TPT)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TEM、粒径分布、接触角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Si3N4体的表面包覆了有机物,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3N4体的团聚;处理过的Si3N4体粒径明显减小,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增加,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改善了纳米Si3N4体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

  • 标签: 纳米氮化硅粉体 三元共聚物 表面包覆处理剂 分散性 稳定性
  • 简介:以工业水玻璃为硅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模板剂,利用室温晶化法合成出MCM-41介孔分子,并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及液相沉积法对介孔分子MCM-41进行纳米TiO2的组装。运用XRD、FT-IR、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和氧化钛分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与MCM-41端基硅氧键反应形成Ti-O-Si键;纳米TiO2不仅进入孔道,较均匀地修饰了介孔分子MCM-41的孔壁,而且使介孔分子MCM-41仍保持有序的孔道结构。

  • 标签: MCM-41介孔分子筛 纳米TiO_2 修饰
  • 简介:以氯化锡晶体为原料,草酸为添加剂制得前驱物,在氮气氛保护下,550℃反应25min制备出一种浅黄褐色非计量比氧化锡。从样品的电阻率、颜色、XRD图谱、比表面积及红外图谱入手,分析了产物的组成及性质,并将优化产物引用到导电涂料领域中。研究结果表明:本法制得的产物晶粒小、电阻率低、颜色浅,在浅色导电及防静电涂料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浅色导电粉体 非计量比氧化锡 导电及防静电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