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很多关于民间公益组织艰难生存的报道,大体分为注册艰难和资金艰难两种。注册艰难是社会身份的问题,资金的羞涩则关乎到组织的存在。那些受到困扰的公益组织像未过门的媳妇一样只能低着头站在公婆面前。其实,他们大可不必这样,因为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公益组织都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 标签: 社会 组织 民间 资金 注册
  • 简介:2009年5月12日,日本林野厅发布了2008年度《森林·林业白皮书》。第1章的标题即为“创造低碳社会的森林”,可见对森林减排温室气体以及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重要作用的重视。

  • 标签: 森林 社会 低碳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白皮书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以生态学与生态链相互联系为学科背景与论证依据,以实现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为主要诉求是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在其规约与统摄下,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拓宽道德关怀视域,即伦理关照从传统人与人之间扩至整个生态系统。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盖娅假说、深生态学分别从不同视角与层面阐述与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与道德旨趣。

  • 标签: 生态中心主义 大地伦理学 自然价值论 盖娅假说 深层生态学 生态整体主义
  • 简介: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 标签: 福斯特 生态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 标签: 文化 文明 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
  • 简介:在生态环境控制的问题上,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技术控制有其局限性,而社会科学因为是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念来控制人的行为而具有优越性.在生态环境的社会控制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事实上,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世界性,任何单纯的技术控制手段都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社会控制就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社会控制 必要性 内涵 途径 方法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大力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相处 架构 宜昌 科学发展观
  • 简介:生态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最基本标志,具体表现为生态原则成为资源配置基本依据,生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基本内容,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方式,生态法制成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 标签: 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
  • 简介: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林业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内容,分析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指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林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是环境责任。认为林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和慈善行为5项核心主题。

  • 标签: 林业企业 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
  • 简介:随着我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的出台,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造林工作的实践,主要针对影响造林质量的思想观念、造林机制、苗木的选择供应、效益补偿机制、林业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等社会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标签: 造林质量 社会因素 植树造林 林业产业
  • 简介: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促成实用主义出现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真正导致实用主义出现在美国的基础是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尤其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主义。清教主义注重实践的神学思想和注重事功的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实用价值观的形成,成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宗教渊源。正是这些清教徒把务实、实干、勤俭奋斗、富于创新进取的实用精神种植在这块土地上,为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的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成为关国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实用主义 清教 渊源
  • 简介:对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派别问题,有多种不同观点.本文赞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绿色运动引发的两股思潮',并认为两者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绿色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态危机代替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应该克服异己消费,建立稳态经济模式,采取非暴力革命途径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些基本主张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其以生态危机论替代经济危机论、技术取代论以及稳态经济论、西方中心论及其危机转嫁论等理论和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危机 经济危机
  • 简介: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相结合,建立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呼唤生态文明,其理论发展和实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全球实现生态正义,也就是在发展中要实现对自然的关怀,要顾及对他者、对弱者、对后代人的生态利益,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的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资本主义正义结构的内在局限和人类权利话语从“一维”向“三维”演进历程阐释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有机思维对机械思维的超越,生态正义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具有调和性、开放性、整体关联性等思想特点。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生产方式和教育模式,主张通过“共同体”的价值旨归,区域性的“有机化”空间和开展有机教育来促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有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正义的价值取向和认知值得借鉴。但对待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思想,应从整体上持审慎态度,特别是在促进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对话过程中,不能妄断“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在演变为一种有机马克思主义。”切忌盲目跟从,不能过于抬高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要避免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过度解读。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正义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正>一、社会林业产生的历史的和环境的背景社会林业是人类利用森林具有特殊的多功能、多效益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为了纠正农业发展过程和工业化过程中片面追求过伐森林收获木材的效益而引起的生态、社会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一种社

  • 标签: 社会林业 平原林业 现状和前景 生命维持系统 保护性 中国社会
  • 简介:林区社会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很多地方的林区占地面积大,林区人口多,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广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64%,林区人口也占广西总人口的多数。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是森林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义不容辞,要切实履行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职责,森林公安机关必须结合林区实际,尤其是要抓住影响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社会稳定 林区 维护 纠纷 山林 占地面积
  • 简介:东北林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缺失、东北林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林区劳动者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以及东北林区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为了进一步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东北林区应该提高相关参与主体的社会保障意识,实现政企、企社、政社分开,实施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促进林区劳动就业,保障林区劳动者的最低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进程。

  • 标签: 东北林区 社会保障 制度优化
  • 简介:规范与诱导人类行为的传统社会伦理隐含的结构与水平性缺陷,催化生态危机;须对传统社会伦理原有两个价值取向(获取资源能力取向、分配资源公平取向)维度的规则进行生态化“洗礼”,使社会伦理结构增加生态价值取向维度,作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整体性生态化之变。

  • 标签: 生态危机 伦理缺陷 伦理生态化
  • 简介:<正>湖南省怀化地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国有排牙山林场职工林跃(见题图),1984年主动停薪留职,承包大面积荒山造林。当时受到许多非议,说他是“想捞油水”、“是黑包工头”等;县领导和许多单位却给予他大力的支持。县领导对他的申请作了这样的批示:“这是探索加快荒山绿化,开创我县林业新局面的一条新路子,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县银行及时拨给他造林贷款;

  • 标签: 林业活动 荒山造林 湖南省 荒山绿化 怀化地区 造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