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出检测磨牙症的垫-压电传感检测仪,为临床上诊断磨牙症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为传感元件,运用电阻应变传感技术,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液晶数字显示系统等,对10名正常受试者模拟磨牙运动的最大进行检测,并对测量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仪器的最大误差范围±0.2235kgf,组内相关系数(ICC)0.9998。证明此垫-压电传感检测仪的测量误差较小,测量重复性好。结论此仪器能够真实地记录模拟磨牙运动时垫表面加载力的大小,可以满足临床对磨牙症进行检测的应用。

  • 标签: 垫 压电传感器 磨牙症
  • 简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空心无缝,内径为0.4~0.6mm(也可用注射针头替代);直径0.4~0.5mm的不锈钢丝;钛镍成品弓丝,直径0.35~0.4mm;银合金焊片,熔点760℃;焊媒。2、器材:焊枪、细丝钳、平头钳、片切盘,牙钻机等。3、方法:...

  • 标签: 钛镍丝 “+” 钛镍弓丝 细丝钳 平头钳 不锈钢丝
  • 简介:目的比较3种机用镍钛根预备器械ProTaper、Mtwo、K3的根预备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新鲜拔除的54颗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根据其根弯曲度分成A组(弯曲度≥20°)和B组(弯曲度〈20°),每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P组、M组、K组),分别采用镍钛锉ProTaper、Mtwo和K3进行根预备。预备前后,分别拍摄数字x线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生成预备前根几何中心线并投影至预备后根,测定根偏移量及根弯曲度的变化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中的21例样本根预备后碎屑和玷污层的分布及评分。结果根弯曲度≥20。时,根弯曲起始处的根偏移量及根弯曲度减小量ProTaper组和Mtwo组均显著小于K3组(P〈0.05);根弯曲度〈20°时,ProTaper、Mtwo、K3组间根偏移量及根弯曲度减小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P组、M组、K组3者根冠1/3处碎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根中1/3及根尖1/3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组与P组、M组有显著差别(P〈0.05),3组各部分玷污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Taper、Mtwo、K3预备上颌磨牙轻度弯曲根均具有良好的成形能力,Mtwo预备磨牙中、重度弯曲根能更好维持原始根走向;配合NaOCl和EDTA冲洗条件下,ProTaper和Mtwo对根中下段的清理效果优于K3。

  • 标签: 机用镍钛锉 根管成形 根管清理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评价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的成形效果。方法60颗根弯曲的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进行根预备,根预备前后分别往根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并拍摄X线片,分析根预备后根弯曲内外侧壁牙本质去除量、中心定位能力及根直化角度。结果在根弯曲内外侧壁所有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均少于K锉组(P均>0.05)。Safesiders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多于HEROShaper锉组,但仅在根弯曲内侧壁3和4mm观测点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m:t=3.72,P<0.05;4mm:t=7.62,P<0.05)。在距根尖孔5mm以下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K锉组(1mm:F=7.45,P<0.05;2mm:F=10.20,P<0.05;3mm:F=7.75,P<0.05;4mm:F=23.45,P<0.05;5mm:F=10.91,P<0.05);而在所有观测点上,Safesiders锉组与HEROShaper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根直化角度均小于K锉组(F=58.95,P<0.05),但Safesiders锉组与HEROShaper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均有不同程度的根偏移,其中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根偏移较少,具有较好的根成形效果。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目的:探讨翼腭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近5年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观察5年,术后3个月有74.4%患者疼痛全部和部分消失,6个月有70.5%,1年有67.9%,2年有57.7%,5年时只有51.3%.结论: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完全或部分消失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此治疗方法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方法简单,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翼腭管 无水乙醇 注射治疗 上颌神经痛 病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根治疗病例的锥形束CT(CBCT)影像,探讨这一技术在变异根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roMAX3DCBCT设备,分析比较300例根治疗病例CBCT和常规X光片根腔的影象特点。结果:CBCT能够三维显示根的形态和分布,发现切牙双根、磨牙根数目异常、C形根等根变异。结论:CBCT可在根管治疗术前术中对根变异作出明确的诊断,对防止根遗漏、保存牙本质和保障根治疗成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根管治疗 锥束CT 根管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黏接磨牙颊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进行黏接型磨牙颊面的黏接.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颊面的脱落率及脱落后牙釉质上的黏接材料残留指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GCFuji正畸黏接剂组的颊面脱落率略低于京津釉质黏接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黏接剂黏接后均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上的颊面脱落率最低.而上颌第二恒磨牙的颊面脱落率最高:两组颊面脱落后黏接材料牙面残留指数均多数为3.分别占总体分布的55.0%和59.1%。结论黏接黏接型颊面时使用GCFuji正畸黏接剂和京津釉质黏接剂的黏接效果差别不大:两组颊面脱落时断裂界面均多数在牙釉质与黏接材料之间。

  • 标签: 黏接型颊面管 京津釉质黏接剂 GC Fuji正畸黏接剂 黏接
  • 简介:目的:了解感染根管管壁牙本质的病变特点,根预备及Nd:YAG激光照射对感染根的作用。方法:选用单根患牙60颗,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治疗前感染根)、根预备组(用手用器械根预备)、3个激光组(在常规根预备后,采用3种不同能量参数照射1min),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感染根牙本质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根预备组:能去除病变的牙本质层,形成玷污层。50mj10Hz激光组不能封闭牙本质小。100mj10Hz、150mj10Hz激光照射1min根管壁呈熔融状态,去除了玷污层,牙本质小封闭和半封闭。结论:激光剂量在100mj10Hz或在此以上时,能有效清洁根管壁玷污层和封闭牙本质小

  • 标签: ND:YAG激光 根管预备 玷污层
  • 简介:目的探讨逐步后退法、逐步深入法、被动逐步后退法(超声波与手用器械联合应用、三种不同方法预备后牙细弯根对根管壁的清理能力及操作时间的差别。方法应用逐步后退法、逐步深入法、被动逐步后退法(超声波与手用器械联合应用)对45个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近中颊侧根进行预备.并记录操作时间,将牙根纵向劈开,分为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扫描电镜下评价其根管内壁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的形成情况。结果三种方法对根清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论使用何种预备方法,其对根中1/3及根冠1/3处的清理能力优于根尖1/3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根预备时间分别为:逐步后退法(12.8±1.26)min.逐步深入法(9.02±0.74)min,被动逐步后退法(超声与手用器械联合应用法)(12.21±1.90)min.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根预备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的根清理,尤其是对于根尖1/3部,清洁效果很不理想:总体上看,根中及根冠1/3清洁度显著优于根尖1/3。被动逐步后退法(超声与手用器械联合应用)及逐步后退法操作均较费时、费力,而逐步后退法根预备时间略短于另两种方法且较省力。

  • 标签: 根管预备 逐步后退法 逐步深入法 被动逐步后退法 细弯根管
  • 简介:根管治疗术是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会导致牙髓治疗失败,根再治疗是治疗失败病例首选而又有效的方法。但根再治疗难度加大。需要使用相关器械及设备有效去除根管内原充填物和感染物质。本文就用于根再治疗的器械、设备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根管再治疗 器械 设备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次氯酸钠与超声技术和(或)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及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清理效果.为间峡区清理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45颗,用ProTaper手用锉预备近颊和近舌两根后,将45例近中根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根清理:A组5.25%NaOCl超声冲洗1min,B组和C组均先用Ca(OH)2糊剂处理根24h.再分别通过超声冲洗和常规冲洗技术清理根.冲洗液均为0.5%NaOCl.标本脱钙包埋后.取距根尖1、1.5、2、2.5、3mm处的切片各1张作为观察片,行HE染色。用图像软件分析根管及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含量.计算根间峡区清洁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根清洁度(根尖1~2.5mm水平)和间峡区清洁度(根尖1~3mm水平)均优于C组(P〈0.05),A、B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OH)2糊剂和0.5%NaOCl超声冲洗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根管及间峡区清理效果.可替代5.25%NaOCl超声冲洗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间峡区清理技术。

  • 标签: 下颌第一磨牙 管间峡区 有机碎屑 超声冲洗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MB2)的临床检出率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常规根治疗的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根治疗的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记录根数目。结果进行常规根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根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根治疗和显微根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χ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根治疗和显微根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的临床检出率,选择显微根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手术显微镜 检出率
  • 简介: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和牙齿的发育阶段,3%~11%的恒牙牙齿震荡及半脱位的病例会发生根管闭塞。由于根尖病变不断发展或考虑到美观因素,对根管闭塞的牙齿进行根治疗是必要的。如果细心操作,闭塞根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同时也为内漂白打下基础。

  • 标签: 牙齿震荡 牙齿半脱位 根管闭塞 根管治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无牙颌固有条件对总义齿固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31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口腔混合唾液量及黏度测定,黏膜厚度测量,承托面积、牙槽嵴高度及总义齿固位测定,并对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的相关因素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上颌总义齿的固位约为下颌的5.7倍以上.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自变量黏膜厚度被收入回归方程,在未收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唾液黏度与固位相关性最大.结论:上颌总义齿固位远大于下颌总义齿.黏膜厚度、唾液黏度是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义齿 无牙颌 固位力 黏膜厚度 唾液黏度 牙槽嵴高度
  • 简介:种植体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支抗方式。本研究采用16只雄性NewZealand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在左右两侧的鼻骨和额骨上分别用骨融性钛钉固定好钛板构成施力系统。骨融合后在矢状方向上钛板之间加力并始终保持的大小为55.00g。实验结束后制成干燥颅骨,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种植体其本身并没有发生松动和移动,这表明骨融性种植体在正畸的作用下还是稳固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推力或拉力种植体本身所受的应力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反应的部位不同而以。因而该种植体在拉力的作用下也同样不会发生移动。

  • 标签: 骨融性种植体 支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iRootSP和AHplus糊剂用于根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6个医学数据库,时间范围为自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对无异质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493颗患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iRootSP糊剂组即刻充填质量较AHPlus糊剂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0,95%CI:(0.10~0.85)];术后疼痛发生率iRootSP糊剂组低于AHPlus糊剂组[OR=0.23,95%CI:(0.06—0.89)];在根尖渗透长度方面,iRootSP糊剂组短于AHPlus糊剂组[WMD=-0.13,95%CI:(-0.22--0.05)]。结论iRootSP糊剂用于根治疗中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远期疗效好,生物相容性较好,是理想的根充填材料。由于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较少且均为国内文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

  • 标签: AHPlus iRootSP 根管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断治疗老年钙化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老年患者的108个钙化根作为研究对象,均因传统根治疗不能成功疏通根,应用CBCT技术检查判断根管口的位置,根走向及位置,再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去除髓腔内及根管内钙化组织,探查并疏通根,统计根疏通成功率。结果:108个钙化根中,95个根成功疏通,成功率87.9%,根颈1/3钙化根疏通率98.5%,根中1/3钙化根疏通率80.0%,根尖1/3钙化根疏通率53.8%。结论:锥形束CT与显微超声技术联合使用,对疏通钙化根具有明显效果,为老年钙化根提供了有效的诊治方法。

  • 标签: 锥形束CT 显微超声技术 老年 钙化根管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暂封材料、暂封方式对根治疗牙冠方微渗漏的影响,探讨根治疗牙冠方微渗漏发生情况及与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离体牙,常规根治疗后随机分组,2%亚甲基蓝染色,制作透明样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微渗漏情况,根据染料渗漏最大长度评分,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暂封1、4周时,Cavit-G和Caviton微渗漏评分低于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ZOE);暂封2周,Caviton微渗漏评分低于ZOE和Cavit-G。ZOE作为暂封材料,两种方式样本微渗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封1周时,Cavit-G和Caviton直接与间接暂封微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封2周,Cavit-G和Caviton微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暂封时间的延长,3种材料的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iton冠方暂封效果最好,其次为Cavit-G,ZOE最差;间接暂封明显加速Cavit-G和Caviton暂封样本冠方微渗漏;Caviton和Cavit-G用于暂封的适宜时间为2周,ZOE为1周。

  • 标签: 暂时封固 暂封材料 冠方微渗漏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配合K锉取出法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内折断器械患者49例,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取出折断器械,并对不同部位的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9例根管内折断器械共取出37例,取出率75.5%;折断器械在根管上、中、下1/3的取出率分别为100%、87.5%、44.4%。结论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根管下1/3折断器械取出率相对较低。

  • 标签: 牙科显微镜 超声技术 器械折断
  • 简介:甲状舌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上皮退化不全而遗留在颈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甲状舌囊肿的发生男女性别之比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见。该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多位于颈中线处,有时可偏向一侧[1]。囊内容物为清亮的黏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可为脓性或粘液脓性。2017年6月我科收治1例大型舌根部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舌囊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咽部不适20年,1个月前出现进食困难前来就诊。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MRI CT引导下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