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器官特异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早期不易诊断。病程呈现缓解与活动相交替的现象,多次复发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危及生命。70%的SLE患者有皮疹或者是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因此,皮肤科医生要了解、熟悉其诊治。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LUPUS SLE患者
  • 简介:1.第十二届皮肤老化年度代表大会(国际皮肤老化精选课程)(2010:1.8~1.11,法国巴黎)2.美国皮肤病学会2010会(2010:2.26—3.2,美国佛罗里达州)3.第三届意大利溃疡、伤口、褥疮、组织修复研讨会(2010:3.4~3.6,意大利罗马)4.第三届欧洲手部美容国际研讨会(2010:3.19~3.20,法国巴黎)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皮肤性病 消息 会议 学术 皮肤老化
  • 简介:背景:在世界各地有可靠癌症记录数据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发病率增加。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马耳他国家癌症登记处1993—2002登记的211例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病例,描述其发病率和生存的变化。结果:侵袭性恶性黑素瘤的标准化年龄发病率从第一个5期的男性3.7/10万(人·)和女性5.1/10万(人·)增长到第二个5期的男性8.0/10万(人·)和女性5.9/10万(人·)。1993—2002在两性中表浅(≤1.0mm)侵袭性恶性黑素瘤显著增加;登记的男性中等厚度(1.01~4.0mm)黑素瘤显著增加。两个5期间表浅和中等厚度恶性黑素瘤数目增长主要是60岁及以上的患者。第一个5期中绝对5存活率为74%,第二个5期中为92%。结论:在马耳他报道的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数目在10研究期已经翻1倍多。主要是由于两性中表浅的黑素瘤诊断显著增加,主要发生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由于表浅的黑素瘤潜在转移少,因此在两个5期中的存活率增加。(1144~1148译)马耳他1993—2002侵袭性恶性黑素瘤的概况@AquilinaS$DepartmentofDermatology,Unive...

  • 标签: 侵袭性 性黑素瘤 马耳他侵袭
  • 简介:目的:了解2009~2012孝感市水痘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疫情流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在孝感周边地区设立临时观察点,由皮肤科医生进行散发病例的临床观察和调查,并抽取近几年来的地方流行病学预防统计报表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孝感市共报告水痘病例632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32.8381/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呈现5~6和11~12两个明显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5.90%和27.02%;有明显季节性,在夏季和冬季出现发病高峰.2009~2011间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012发病率比2011略低.水痘在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4~至1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例较高占65.67%,男女性别之比为1.74:1.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儿童为主,占95.02%.结论:应加强低龄儿童的水痘疾病监测,注意季节发病高峰的健康教育和环境因素可能的影响,采取措施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

  • 标签: 水痘 流行特征 相关分析
  • 简介:皮肤疣是门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疗法很多,疗效也参差不齐,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制定了皮肤疣治疗指南,该文归纳总结并简要解读。

  • 标签: 皮肤疣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的37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的146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的1.80∶1缩小至2012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 标签: 性病 流行趋势
  • 简介:背景一项18个的有效性研究报告表明,使用小颗粒透明质酸凝胶(SGP-HA)填充剂在一次重复注射后纠正鼻唇沟皱褶有效期可持续至18个。本文评估使用治疗鼻唇沟皱褶(NLF)持续至36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透明质酸凝胶 鼻唇沟 有效期 填充剂 皱褶 重复注射
  • 简介:目的:为了解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国预防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成效,为下一步更好的控制梅毒提供指导。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2008~2014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广州市常住人口梅毒病例,SPSS软件分析广州市各类型梅毒基本特征。结果:2014,广州市梅毒、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9.1/10万、32.0/10万、1.0/10万,2008以来分别年均下降2.1%、10.2%、32.5%、0.3%;而2014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报告病例数为6305例,2008以来分别年均增长0.04%、5.8%。在五种监测的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报告发病率已经降为第二位。病例构成比表明:2014,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6.8%、0.8%,2008以来年均分别下降8.2%、24.8%,而三期梅毒、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为1.8%、80.6%,2008以来年均分别上升1.8%、3.5%。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梅毒患者逐年上升。结论:过去的6间,以隐性梅毒为主的广州市梅毒流行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梅毒总体发病率已经退居STDs中第二位,继续落实梅毒综合防治策略、强化以隐性梅毒为主的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广州市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梅毒 特征 流行 控制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胎传梅毒共报告2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1997-2002在深圳市分别对3110名暗娼和4748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在STD门诊就诊者中1997-1999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2000—2002主要为男性和已婚的本省人员,该人群1997-2002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70%、87.5%、87.3%、85.2%、82.2%,性病病种构成以梅毒、NGU和尖锐湿疣等溃疡性性病为主,2001第一轮和2002第二轮分别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榆出率为0.25%(1/400);1997-2002的暗娼主要为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49.8%、40.8%、57.9%、44.9%、58.2%,13.4%的暗娼为吸毒者,其中有9.3%有静脉吸毒,3.2%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在1998第二轮检出1例、2002两轮分别检出2例和1例HIV抗体阳性者,感染率分别为0.4%(1/250)、0.65(2/307)、0.48(1/210)。监测结果表明HIV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

  • 标签: 1997-2002年 深圳市 艾滋病 吸毒者
  • 简介:目的:总结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术后5内生存率、再妊娠情况及卵巢激素变化,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术,分别于术后6个、12个、24个、36个、48个、60个记录并对比患者生存率、再妊娠情况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结果:32例患者术后6个、12个、24个、36个、48个、60个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90.6%、87.5%、87.5%;32例患者共妊娠42次,所有患者子女5随访期间健康无畸形;32例患者均行术后辅助化疗,18例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停经或月经减少,停止化疗半年后,所有患者月经恢复正常;32例患者月经恢复后性激素六项均位于正常范围内;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性激素六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生育功能术对于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早期卵巢恶性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术 疗效
  • 简介:背景:外生殖器疣治疗中的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是其潜在的复发风险。但几乎所有评估复发性的研究均为3个的随访。鉴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潜伏期较长,而随访3个时间太短,不足以检测出真实的复发率,作者进行一项研究,对用5%咪喹莫特乳膏(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的外生殖器疣患者进行评价,并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方法:在法国51所私人或开业医院进行开放式、非比较性、多中心研究。应用5%咪喹莫特乳膏3次/周,直至外生殖器疣消退,应用时问最长为16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

  • 标签: 外生殖器疣 乳膏治疗 5%咪喹莫特 随访 安全性 咪喹莫特乳膏
  • 简介: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性健康教育的发展,加强性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经研究定于20078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2007会议。这将是一次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盛会,欢迎各位委员及广大会员和热心性健康教育的同志们踊跃参加。

  • 标签: 性健康教育 中国性学会 专业委员会 年会 健康教育工作者 专业工作者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88日~9日在北京举办“全国中医性学培训班”。中医性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性科学中最具特色的极具活力的学科。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全国性学研讨会及学习班,对中医性学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中医性学 培训班 中国性学会 专业委员会 中医学 学习班
  • 简介:目的:了解电白县麻风病流行及防治工作情况,为达标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管理机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全县55的麻风防治工作的调查,利用麻风病发病率、发现率和患病率等指标,评价历年来麻风病的防治成果。结果:至2009底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2656例,治愈2315例,死亡333例,复发37例,全县尚有现症病人8例。平均发现率从最高的1970(179.5/10万)降至近5的0.15/10万;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麻风病平均发病年龄上升、型比增高、儿童发病率下降,符合麻风病后期特征。结论:广东省电白县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 标签: 麻风病 防治成果 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开展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动态掌握珠海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发现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2011-2013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质评项目为衣原体抗原、梅毒螺旋体血清、性病常规阅片、支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培养鉴定,每项目各5份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和各项目的符合率,对三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2013间珠海地区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水平连续3成绩均在良好水平,已通过规范化建设的13家性病实验室3操作水平(SI)≥0的有9家,占69.2%;未通过规范化建设的8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3操作水平(SI)≥0的有1家,占12.5%;不同实验室操作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检测结果平均符合率均在80%以上,其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的平均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4.4%和97.0%。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且结果较稳定,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有效促进性病检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性病监测点 实验室 室间质评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