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骶尾部暗青色皮下结节20余年,于2014年10月13日就诊。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骶尾左上部出现皮下小结节,无痛痒不适,未经治疗,缓慢增大。近期皮损隆起,表面出现暗青色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标签: 隆突性 皮肤 纤维 肉瘤
  • 简介:报告1例棘层松解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男,80岁,因左颢部皮肤斑块伴疼痛1年余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角化过度,棘层松解,基底层不典型细胞向真皮上部生长。免疫组化检查示.CK(+)、P63(+),ki67约20%(+)。诊断为棘层松解光线性角化病。

  • 标签: 光线性角化病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患者男,39岁。双眉脱落两年,手足麻木、皮肤干燥1年,伴左足溃烂1月余。经甘肃省两当疗养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诊为界线类偏瘤麻风(BL)。有在县、乡级医疗单位就诊史,均以其他疾病治疗。无家族病史,病因不明,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不排除在外地感染。

  • 标签: 麻风 瘤型 麻风 庆阳市
  • 简介:报道1例高脂蛋白血症Ⅲ黄瘤病。患者,男,42岁,广东人。因肘膝部、手掌出现黄色扁平斑块半年。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浸润。诊断符合高脂蛋血症Ⅲ黄瘤病。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 黄瘤病 泡沫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腹过敏性紫癜治疗的影响。方法30例腹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于用药后腹痛症状消失、皮疹消退。较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出现精神症状。结论糖皮质激素早期足量使用可迅速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对患者复发及其他症状缓解无明确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红、蓝光在治疗寻常痤疮中的疗效。方法:采用LED-I光动力治疗机对6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红、蓝光联合照射治疗,每周2次,疗程4周,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在第4、8周进行总体临床评估,炎性皮损的治愈率分别为1.7%和13.3%,显效率分别为33.3%和46.7%,炎性皮损平均消退率分别为48.1%和65.6%,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红光和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蓝光 红光 联合治疗
  • 简介:背景:银屑病的严重类型,如红皮病银屑病,可能伴较高的病残率与病死率。目前治疗红皮病银屑病的方法有限且令人不满同时伴随器官特异性毒性反应。近来,一类新型靶向生物治疗制剂涌现出来。依那西普是一种竞争性抑制人类TNF-α的重组融合蛋白。依那西普在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和中、重度斑块银屑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目的:评价依那西普为期24周治疗红皮病银屑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10例患者,其中8例男性,2例女性,接受依那西普25mg/次、2次/周的皮下给药治疗。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0~72分)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结果:依那西普耐受良好且疗程结束后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性。24周后,PASI平均评分由39.1(基线)减至5.1。在第12周,10例患者中的5例(50%)获得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在第24周,10例患者中的6例(60%)获得或维持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而2例患者(20%)维持50%一75%的改善。结论:在本研究中,依那西普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红皮病银屑病,为当前治疗提供了一项安全、方便的选择。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依那西普 前治疗 PASI评分 银屑病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制剂
  • 简介:报道1例单发的肢端血管角皮瘤。患者,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

  • 标签: 血管角皮瘤 肢端型
  • 简介:报告2例结节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2例患儿均为出生后不久发病,表现为躯干和四肢散发的结节性皮损,部分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或中层弥漫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可见肥大细胞内紫红色异染颗粒。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结节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 标签: 肥大细胞增生症 结节型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制剂清肤Ⅱ号联合光动力治疗囊肿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光动力组及中药组。治疗时间为8周,在治疗后2,4,8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

  • 标签: 清肤Ⅱ号 光动力疗法 囊肿型痤疮
  • 简介:红皮病银屑病是一种重症银屑病类型,临床上表现为泛发的水肿性红斑,伴或不伴系统症状。红皮病银屑病起病可以急骤、凶险,也可演变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状态,治疗非常困难。目前对红皮病银屑病治疗方案仅有病例和病例系列研究。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17抗体、白介素23抗体等生物制剂在治疗红皮病银屑病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选择治疗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红皮病型 治疗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制剂
  • 简介:报告1例结外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36岁。因“全身散在浸润性红斑、紫红色斑块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硬币至核桃大小的红色、紫红色斑块,浸润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左侧睾丸肿胀。经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结外鼻NK/T细胞淋巴瘤”。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损害
  • 简介:乳头状汗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外泌汗腺错构瘤。该文报道1例29岁女性乳房表现为丘疹、结节形态的乳头状汗囊腺瘤患者。该例患者成年期发病,皮损位于乳房部位,临床表现不典型,但组织病理较为经典。同时,对该病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文献复习。

  • 标签: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ISM)诊断汗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但不排除汗瘤的患者,选定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LSM图像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或中层可见圆形、卵圆形的高折光性结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多数导管、小的囊腔及由上皮细胞所组成的小细胞巢及索,这与CLSM图像下的高折光性结构一致。结论CLSM是诊断汗瘤及鉴别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病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

  • 标签: 汗管瘤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简介:报告1例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女,6个月,因“头、颈、躯干水疱2月余,加重5天”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枕部、颈部、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表面糜烂,上覆少量褐色痂皮,未见明显渗液;胸、腹可见大小不等红斑、水疱、大疱,疱壁薄,疱液清澈,部分破裂形成糜烂,上见少量澄清液体,部分覆红褐色痂皮,尼氏征阴性,Darier征阳性。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棘细胞间海绵水肿形成,表皮见陈旧性水疱,疱内少许浆液性物质沉积,真皮浅、中层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小,细胞质呈蓝紫色。期间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一核细胞Giemsa(+)。诊断:肥大细胞增生症。

  • 标签: 大疱型 肥大细胞增生症 婴儿
  • 简介:目的:进一步认识2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类型及特点,以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方法:对我院门诊250例2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病变调查,对其中162例合并皮肤病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者占64.8%,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居首位,各种皮肤病变中位居前三的为甲真菌病38.9%,湿疹19.7%,瘙痒症14.8%。42.5%患者合并多种皮肤病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合并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检测点滴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与点滴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1u也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银屑病 TOLL样受体2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s)在寻常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寻常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当P<0.05,FC>1.5时,血浆中差异miRNA共22个,其中17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结论:银屑病血浆中存在着表达差异的miRNA,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基因芯片 寻常型银屑病 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