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社会性别确定为女性的两性畸形病人的阴道成型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我院1993年~2007年共收治女性假两性畸形病人8例,社会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假两性及真两性畸形病人3例,年龄2~19岁,均表现为阴蒂肥大或男性外阴女性化,术前均经泄殖腔造影了解尿道与阴道的发育情况,中进行保留海绵体背侧神经血管束的海绵体切除、阴蒂整形,均行大小阴唇整形,对Ⅱ~Ⅲ型女性假两性畸形病人同时进行阴道成形。结果全组均顺利康复,随访1个月~14年,11例阴蒂均存活,在功能及外阴美观上都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保留血管神经的阴蒂退缩成型可同时完成阴道及大、小阴唇的整形,保留了阴蒂的全部功能,改善了阴部外观,是社会性别为女性的两性畸形病人的较好整形手术,也可以作为男性转换成女性的一种整形手术。

  • 标签: 阴蒂/外科学 会阴/外科学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保留尿道板尿道自体培植技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第Ⅰ期行尿道培植,沿尿道口U型切开尿道板,并部分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板卷管用6—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部,切开阴囊中膈游离暴露肉膜组织,将新尿道包埋于阴囊肉膜组织中;6个月后行第Ⅱ期阴茎成形,游离尿道与阴囊肉膜组织,阴茎皮肤脱套游离至阴茎根部,完全矫正阴茎下曲,阴茎阴囊皮肤成形,结束手术。结果217例接受尿道自体培植Ⅱ期尿道成形,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1.6岁,其中远侧型122例,近侧型95例。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5.07%),尿道狭窄5例(2.30%),阴茎下曲畸形复发8例(3.69%),所有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6%。结论尿道自体培植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移植 自体 儿童
  • 简介: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做结肠造瘘,再行肛门成形,最后关瘘,3次手术显然增加了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的风险。我院2006年2月~2006年12月对8例新生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施行了后矢状人路肛门直肠成形,均一期完成手术.术后初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 高位肛门直肠畸形 疗效
  • 简介:目的根据儿童阴茎发育规律,探讨两种包皮环切式与阴茎直径(d)选择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共358例,其中包茎171例,包皮过长187例,患儿年龄4~16岁,年龄中位数(9.0±2.2)岁;阴茎直径1.2~3.0cm,中位数(1.5±0.4)cm。按照家属自愿随机原则分组,A组应用一次性缝合器行包皮环切,共191例;B组行包皮环扎,共167例。分析阴茎直径发育趋势及两种式术后并发症与阴茎直径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种式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治疗费用以及术后30d随访情况。结果(1)儿童年龄与阴茎直径呈正相关性(r=0.4,P〈0.05)。(2)A组与B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5.24%(10/191)和2.40%(4/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在1.2cm≤d〈1.5cm段,A组术后包皮粘连的发生率83.33%(10/12),B组无一例并发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在1.5cm≤d〈2.6cm段,两组均无并发症。在d≥2.6cm段,A组无一例并发症,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A组和B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2105.81±47.37)元和(526.63±24.5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术后30d随访,A组一次性缝合钉未脱并包皮内板分粘率3.66%(7/191);在1.2cm≤d〈1.5cm段,B组包皮结扎环未脱率7.19%(12/167),在d≥2.6cm段,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儿童包皮环扎和一次性缝合器包皮环切有阴茎直径选择性,包皮环扎适用于d〈1.5cm的包茎、包皮过长儿童或幼儿;一次性缝合器包皮环切适用于d≥2.6cm的包茎、包皮过长大龄儿童或青少年;在1.5cm≤d〈2.6cm段,两种方法均可。

  • 标签: 阴茎 外科缝合器 包皮环切术 男性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经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直肠脱垂/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与式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经本院治疗的324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病例资料,发现术后合并尿道狭窄43例,分析不同式、狭窄发生部位与狭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尿道口前移龟头成形(MAGPI),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IslandFlap)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0%,Mathieu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9.4%。而Dennis-Brown法与膀胱粘膜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8.3%、40.0%。结论对于阴茎头、冠状沟型尿道下裂应尽量采用MAGPI法;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宜采用Mathieu法;而近端型尿道下裂宜采用OnlayIslandFlap或Duplay+Duekett法;只有当没有或缺少材料时才考虑采用膀胱粘膜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尿道狭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闭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均一期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型.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16例患儿肛门功能正常.1例腹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经伤口缝合后痊愈.16例患儿扩肛数月,排便正常,1例失访.结论选择性进行I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治疗高位肛门闭锁,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肛门 直肠/畸形 肛门闭锁/外科学
  • 简介:新生儿围期感染是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新生儿严重畸形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机制。经手术创伤打击后容易发生感染.严重者直接导致败血症。新生儿感染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也多样,作为感染指标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新生儿外科 新生儿感染 围术期 早期监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免疫系统功能
  • 简介:目的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各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个阶段患儿年龄和性别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30例平均手术时间35±12min,2例因中损伤幽门黏膜予中转开腹修复,2例合并脐部戳孔疝;后期90例平均手术时间(15±6)min(P〈0.01),无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各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的学习曲线约30例,随着手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亦明显减少。

  • 标签: 幽门 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Mckay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2005年采用改良Mckay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共54足),中采用跟腱外侧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加大后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将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于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25例38足;良8例12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2.59%.结论改良Mckay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良好.

  • 标签: 马蹄足畸形/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的方法,探讨进一步减少创伤,防止复发,扩大适应范围,美容效果更好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收入本院的3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既往两孔法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为未改良组,另一组采取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为改良组.两组患儿均随访半年至5年,比较两组中及术后多项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和未改良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脐旁戳孔例数,巨大疝转开腹手术例数,术后复发例数等方面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较两孔法疝囊高位结扎创伤更小,适应范围更广,复发率更低,美容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结扎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麻醉 小儿 尿道下裂矫形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介绍C型臂引导下磨除瘤巢治疗骨样骨瘤的微创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儿童骨样骨瘤10例,其中股骨干骺端5例,股骨中段2例,肱骨干骺端2例,C6椎板1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9.2岁),男性4例,女性6例.采用C型臂引导下瘤巢磨除,先在欲进针的体表放置克氏针作为标志物,并在皮肤上划出标志线,经C型臂透视确定体表标志与瘤巢问位置后,将克氏针直接插入瘤巢中心.然后经克氏针一侧作2cm皮肤切口,将直径4mm环锯式骨活检针套进定位的克氏针,进行顺时针旋转环切瘤巢.再用外径6mm的空心钻徐缓削瘤巢.结果所有病例的标本经病理学检企证实为骨样骨瘤.平均手术时间为30min,平均出血量约50mL,住院时间为6.7d.患儿治疗后24h内原有疼痛症状消失.随访6~36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X线片及cT扫描提示瘤巢消失,硬化骨范围缩小,无应力性骨折发生.结论C型臂定位下瘤巢磨除治疗骨样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费用较低的微创手术,适用于多数部位骨样骨瘤的治疗.

  • 标签: 臀/外科学 骨瘤 骨样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双J管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小切口肾盂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采用1.5~2cm小切口肾盂成形,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术后4~8周经膀胱镜拔除.结果69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访3~6个月,肾形态和(或)功能较前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引流效果好,病人恢复快,护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切口的微创处理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69例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的围期处理经验,探讨婴儿法洛四联症的围期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我们实施婴儿法洛氏四联症一期根治69例,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等一种或多种畸形。采取标准体外循环手术4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26例。均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均实施一期根治手术。结果69例中,死亡4例,治愈65例。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全部病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h,平均(35.1±21.8)h。ICU滞留时间5~12d,平均(7.3±3.9)d。术后住院时间10~26d,平均(13.2±5.2)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9例,低氧血症8例,肺不张14例。结论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期应注重循环及呼吸的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婴儿 围手术期
  • 简介:婴幼儿,特别是体重在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中体外循环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部分.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共施行体重在10kg以下的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中体外循环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低体重婴幼儿 先心病 术中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中快速诊断方法.方法17例术前诊断为巨结肠的患儿,中分别在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取三份全层标本,以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结肠造瘘术后关闭瘘口时的结肠标本为正常对照,利用一种快速AchE染色方法,将标本孵育时间分别确定为1、3、5、10、15、30min,同时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并和正常组比较.结果快速AchE染色法标准孵育时间5min后出现深褐色的沉淀,我们可以识别出增生的胆碱能神经纤维,而正常组神经纤维不显色,如果结合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节细胞使结果更准确.结论这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AChE染色方法可以和冰冻切片HE染色联合应用在中诊断HD和IND,并判断异常肠段的范围.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 诊断 实验 HE染色 冰冻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