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抗苗勒氏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的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9%;其AMH〈1.1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中,35岁以上的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的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决策。

  • 标签: 孕前保健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锁骨下静脉置化疗引起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头端位置、锁骨下穿刺人路、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血栓形成有影响(P〈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头端位置及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是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化疗时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最大限度发挥锁骨下静脉置的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锁骨下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乳镜检查分级在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Mokbel’S分级系统略做调整,对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纤维乳镜检查资料进行分级,评估纤维乳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纤维乳镜分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计算出纤维乳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对分级诊断进行检测。结果根据调整后的纤维乳镜分级,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0级0例,1级21例,2级71例(含恶性1例),3级386例(含恶性9例),4级43例(含恶性8例),5级96例(含恶性78例)。纤维乳镜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6%、89.8%、61.9%、97.9%和89.8%。ROC曲线下面积是0.897,95%可信区间是0.859~0.935。结论纤维乳镜检查分级可用于乳头血性溢液的乳腺疾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分级 诊断 准确性 乳头血性溢液
  •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乳腺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无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周围正常组织VEGF-C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和在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和34.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和无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1.9%和30.0%和25.0;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能通过VEGF-C的高表达刺激新生淋巴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进入淋巴中,以促进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乳镜(FDS)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523例,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09例(39.96%)。20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93例良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16例恶性病变(乳头状瘤恶变6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钙化、乳腺腺病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1例)分别行保留乳房手术5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假体即时置入术4例;所有手术采用FDS结合扩张探针定位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时间5~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结果193例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无复发。16例恶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应用FDS诊断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临床参考价值,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