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封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麻醉处理。方法:16例OPCAB病人,在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异氯醚低溃度间断吸入、异丙酚持镇静注、维库溴安间断追加的综合麻醉下施术。术中持镇静注硝酸甘油[0.2~2μg/(kg·min)];用多巴胺、苯肾上腺素、硝普钠、艾司洛尔调控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分别维持在14~12/10-9kPa和50~70bpm,并尽可能维持稳定。术中静注肝素1mg/kg,保持ACT>300秒;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结果:16例中,2例搭桥2支,11例搭桥3支,3例搭桥4支,无1例改用髓外循环。其中10例术中未输血,最大输血量为900ml。术后4h拔氯管道管者6例,6h内者6例、8h内者2例,最长1例为18h,无麻醉死亡。结论:术前必须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心功能状况,术中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步骤调控病人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是保证OPCAB病人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病人 术中 OPCAB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麻醉处理 静注
  • 简介:男,40岁,体重61kg。24h前患者用汽油引燃白焚未遂致头面部Ⅲ度烧伤、上呼吸道烧伤和双前臂Ⅱ度烧伤入院。体温38.6℃、呼吸急促28tpm,血压130/81mmHg,脉搏123bpm,意识清楚,烦躁,强迫性端坐姿式,面部口周肌肉严重挛缩,面部创面口腔大量渗液不止,伴随吞咽障碍。化验检查:

  • 标签: 上呼吸道 烧伤 术前会诊 呼吸道管理 局部浸润麻醉 气管切开术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体重68kg,身高175cm。因咳嗽、咳痰、伴喘息一月入院。平素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吸烟40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查体:脉搏128次/分钟、呼吸25次/分钟、SpO295%、血压110/70mmHg,头颈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

  • 标签: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呼吸运动 头颈部检查 临床资料 SPO2
  • 简介: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竈施行手术治疗,如果选用颈丛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感染病竈播散。因此,有人主张列为禁忌症,但作者仍选用“一针注射法”颈丛阻滞完成该类手术468例。今报告如下。

  • 标签: 颈丛阻滞麻醉 颈部 手术 感染性 播散 颌下
  • 简介:目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多次缺血预处理,并逐次递增缺血时间,诱导右侧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观察右侧颈动脉永久性阻断缺血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实验期间不实施球囊充气阻断颈动脉血流。实验组为右颈总动脉压迫组,压迫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充气球囊压迫技术.实施压迫时囊内充气压为160mmHg;每次压迫时间根据,预实验公式计算:次缺血时间:次数X5+40(min)进行,每日2次,直到压迫时间达4h(总时间为20d)。各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10和20d,分别采用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家兔右侧大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于实验第20d用注射器将内囊充气压力达160mmHg后不放气.持续完全阻断右侧右侧颈总动脉血流.观察记录家兔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对比观察二组相同部位神经元的病理学新生血管数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实验期间二组家兔之间均没有观察到兴奋、躁动.嗜睡.活动、行为胺。体运动障碍等异常症状。从DSA显像结果表明,在实施右侧颈总动脉外压造缺血预处理的第10d。造影剂已经通过willis环进入右侧大脑动脉,与压迫第1d比较右侧血管显影非常清晰.但与左侧比较右。后外上段侧枝未见显影。在实旗压迫处理的第20d,DSA血管显像左右两侧无差异.右后外上段血管显影也非常清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侧(缺血i:侧),病理标本。在400倍镜一个视野下的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组为5.3±0.5对照组为3.5±0.4,实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大脑Willis环及其相应的侧枝循�

  • 标签: 多次缺血预处理 侧枝循环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脑缺血
  • 简介:患者,男,75岁,体重60k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

  • 标签: 低钾血症 肠梗阻 麻醉 患者 急性
  • 简介: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 标签: 舒芬太尼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作为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造成地层表面建筑物的破坏,从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此次罕见的特大地震,造成了继唐山地震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与其它的自然灾害相比,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具有其显著的特点。

  • 标签: 自然灾害 地震救援 麻醉 财产损失 唐山地震 突发性
  • 简介:女,4天,3.5kg,因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道瘦行肛门重建术。术前彩色频谱多普勒检查示法鲁氏四联症,心室水平存在双向分流,射血分数(EF)70%,血红蛋白(Hb)165g/L。术前30min肌注冬眠灵1mg/kg、冬莨菪碱5μg/kg。入室后患儿哭闹,口唇紫绀,HR122次/分。安抚患儿安静,连接监护仪,

  • 标签: 先天性肛门闭锁 法鲁氏四联症 小儿 麻醉处理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离体幼鼠脑皮质培养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乳鼠脑皮质细胞,体外培养至第7日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损伤组、10、50、100ug/l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各预处理组分别以对应浓度的药物进行预处理,24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予20μmol/L谷氨酸损伤0.5h,换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24h后进行观察。检测神经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苏本素-伊红(HE)染色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各浓度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药物损伤组,LDH漏出量和细胞凋亡率不同程度的低予药物损伤组;各药物预处理组细胞形态的受损程度均较药物损伤组轻。三个预处理组中以50ug/l组效果最佳。结论: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提前24h预处理离体幼鼠脑皮质培养细胞对脑I/R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中50ug/l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效果最佳。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谷氨酸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硫酸锌预处理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N),缺氧复氧组(H/R),缺氧预处理组(HP),硫酸锌(ZnSO4)预处理组(ZnP),分别进行相应处理,然后用透射电镜对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线粒体评分。结果:N组、HP组、ZnP组超微结构优于H/R组,线粒体评分较H/R组低(P〈0.05),HP组、ZnP组超微结构变化相似且线粒体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N组(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造成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ZnSO4预处理、缺氧预处理均能减轻这种损伤,且两者效果相当。

  • 标签: 心肌细胞 硫酸锌预处理 超微结构 缺氧/复氧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9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每组从存活大鼠中取40只在脑出血(ICH)后6h、24h、48h和72h各时间点进行检测。所有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播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1).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分钟、复通气5分钟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机械通气1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P组和I组的动物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植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从存活鼠中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流式细胞仪PI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另取5只大鼠连续切片进行caspese-3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组和I组凋亡百分率(%)在24h明显增加,于72h出现高峰.P组凋亡百分率在注血后48h和72h分别为11.62±3.64和15.80±3.30,显著低于I组17.76±3.49和21.06±2.81。有极显著差异(P〈0.01)。Caspase-3阳性细胞在24h明显增多.72h过高峰.脑出血后24h.48h和72h时P组caspese-3阳性细胞数均少于I组差异显著(P〈0.01)。相反.P组48h时bcl-2阳性细胞数(18.71±1.19)明显高于I组(14.87±2.17),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既增强了凋亡的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又减少了凋亡执行器caspase-3的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凋亡 CASPASE-3 BCL-2
  • 简介:麻醉师的重要无庸置疑,但是国内的麻醉水平沿低,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麻醉业无论从学术意义的角度还是就其经济得益出发,都有很大潜力可待发掘。本文简要列举了2006年度麻醉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一年的热点进行展望。

  • 标签: 麻醉 麻醉医师 麻醉业 药物
  • 简介:舌咽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其特征是第九颅神经感觉分布区突发性疼痛。在临床上,这种疼痛与三叉神经痛类似,但这种疼痛的发病率非常低。在罕见的情况下,舌咽神经痛可伴随有心律失常和心搏暂停。本章将回顾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并对目前推荐用于治疗这种少见的疼痛综合征的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 疼痛综合征 临床特征 三叉神经痛 心律失常
  • 简介: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学定义;分别描述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阐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大致介绍目前一些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术后 慢性疼痛 发生率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安全便利的麻醉方法。方法:小儿腹股沟部手术40例.随机分成二组.1组20例以氯胺酮肌注后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Ⅱ组20例以氯胺酮胍注后行骶管阻滞麻醉。监测Bp、P.R.SpO2变化,术毕清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年龄、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较好地完成手术。两组生命体征.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切皮时Ⅱ组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处理疝囊牵拉精索时Ⅰ组中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Ⅱ组有4例经多次穿刺成功.1例局部血舯。结论:作者认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单,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危险性少,麻醉效果与骶麻相似,可作为小儿腹股淘部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特别是骶管阻滞困难时。

  • 标签: 神经阻滞 骶麻 腹股沟区 小儿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