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电抗休克 心室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将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切术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导管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应用尿道前列腺微创汽化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可靠,能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 标签: 尿道前列腺 微创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导电介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患者中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除颤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导管室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浆形电极板上涂导电糊为导电介质的方法进行除颤,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直接置于除颤部位进行除颤,比较两组患者除颤抢救的整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除颤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0%vs.50%,P>0.05)。观察组除颤平均用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80±0.49minvs.1.86±0.79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灼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35%,P<0.05),皮肤灼伤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中心局部印记5.0%vs.22.5%,P<0.05)。结论对急诊PCI并发室颤患者,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为除颤导电介质,可显著缩短除颤时间、减少皮肤灼伤,除颤成功率相似,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室颤的抢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室颤动 电除颤 导电介质
  •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仅患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36例和青年组(14~45岁)40例,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H2间期均缩短,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房室结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 标签: 电生理学 房室结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心向量图T环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心向量图检查,分析心向量T环异常、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率。结果有典型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T环改变率显著高于无典型症状者(80.95%vs.49.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心向量图T环改变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分别为69.47%和66.84%,诊断率分别为69.33%和64.00%;联合诊断的灵敏性、准确率较高,分别可达78.18%和85.00%。ROC曲线显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向量图T环改变以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665和0.795,联合诊断的诊断率较高。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向量图T环改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的灵敏性、诊断率更高,可有效诊断冠心病及心肌缺血,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碎裂QRS波 T环改变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对生理状态下兔心肌心室间复极异质性的影响。从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的角度探讨临床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在不同刺激频率[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下,不同浓度普罗帕酮(对照组,1μmol/L普罗帕酮组,6μmol/L普罗帕酮组,10μmol/L普罗帕酮组)对正常心肌左右心室内膜APD的影响。结果普罗帕酮由低浓度(1μmol/L)至超治疗浓度(10μmol/L)呈非浓度依赖性地减少室间离散;左右心室内膜APD和室间离散在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干预下仍呈慢频率依赖性特点(P<0.05),且这种特点对普罗帕酮呈非浓度依赖性。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复极离散。普罗帕酮可减少这种复极异质性,这可能是其对无缺血心肌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药理学机制之一。

  • 标签: 普罗帕酮 心室 动作电位 药理学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腺性膀胱炎行切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通过羟基喜树碱对患者进行定期灌注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腺性膀胱炎行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11.65%。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对照组术后2年复发患者为20例19.41%,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80%。两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切手术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病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 标签: 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 针对性护理 传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分别用Wilson导联体系和Frank导联体系采集。结果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心向量图的特征性表现为额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后迅速转向左上,环体向左上展开;离心支呈顺钟向运行,归心支位于离心支的上方,呈逆钟向运行。结论心向量图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明显优于心电图。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T波交替(MTWA)对未植入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6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MTWA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7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953人。其中662人MTWA阳性,1705人MTWA阴性,340人MTWA不确定,246人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和MTWA阴性的患者相比较,MTWA异常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HR为4.51,95%CI:2.28~8.89,P<0.001)。结论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心力衰竭 风险比
  • 简介:美国学者William等比较局部脑组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12道脑电图技术在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夹闭颈动脉过程中脑缺血方面的价值。他们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对单中心经过术前筛选的年龄〉18岁、行单侧CEA的90例患者术中除脑监测之外,还通过放置在双侧眉弓上方的感应器对患者进行连续近红外光谱监测。剔除17例患者,对其余73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术中脑监测结果,有4例患者(5.5%)需要行术中转流。采用颈动脉夹闭前1min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和夹闭后5min内的最低值,对手术侧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的绝对值每下降1%、较基线值相比每下降1%,术中转流的可能性升高50%(以绝对下降值计算:OR=1.50,95%CI:1.03~2.26,P=0.03;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技术 定量监测 脑电监测 价值 脑组织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 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 帕金森病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及T波交替(TWA)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3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87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HRV和TWA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显著增高,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TP,LF/HF)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最大TWA值增大,在MV5,MV1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HF、TP)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SDNN、ASDNN、VLF呈负相关(r=-0.18~-0.19,P〈0.05),TS与VLF、LF、HF、TP、SDANN、A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2~0.46,均P〈0.01)。结论同时对HRT、HRV及TWA参数比对评估,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T波电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