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性心动过速(VT)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3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VT者的QTd.结果32例VT组(A组)QTd(70.3±38.4)ms,对照组(B组)QTd(50.6±19.7)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Td的增大有助于对VT的预测.

  • 标签: VT 室性心动过速 QT离散度 DCG 对照组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与临床患者左假腱索检出率的差别及左假腱索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记录与左假腱索有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左假腱索检出率21.25%.健康体检组与临床患者组比较,左假腱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与假腱索附着的位置、数量、形态有关.左假腱索的存在可能引起心脏杂音、性期前收缩、胸闷、气短、胸痛.结论左假腱索与临床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相关联,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左室假腱索 临床症状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为保证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笔者就重症监护病房交叉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交叉感染即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空气污染或物品仪器表面带菌等,是医院感染较严重的一种。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病人3个基本条件。顺义区医院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十二年来,,从未发生严重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现就神外监护交叉感染的预防浅谈几点体会。

  • 标签: 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其中,2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手术护理管理,200例试验组患者则实施风险意识管理,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效果突出,可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源于乙状窦憩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窦憩搏动性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2例(40%)单纯乙状窦憩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状窦憩伴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状窦憩的搏动性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状窦憩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状窦憩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
  • 简介:肥厚(LVH)是高血压最重要的并发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20%~30%可有LVH,高血压性LVH是引起猝死、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等的常见因素。LIFE的研究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或是否降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会随LVH的消退而降低。Conrady等研究认为,通过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可以逆转高血压LVH。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治疗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近年来逆转高血压LVH药物治疗的机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治疗方式 左室肥厚 逆转左心室肥厚 心血管疾病 生机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小儿室早的发生与左假腱索的关系.方法室早组为30例,年龄3~13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经体检、心肌酶谱、血电解质、全胸片和心电图检查,除室早外临床无其它阳性发现.正常对照组为30例,年龄3~13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为健康体检儿童.经体检和心电图、全胸片检查无心脏疾患和心律失常.用美国DIASONICS公司2DGAIEWAYFX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75MHz.在2个以上切面上看到室间隔至左后壁,室间隔至左心尖,呈条索状或带状回声,不与二尖瓣叶相连,且除外室间隔肥厚、附壁血栓及左肉柱等,即诊断左假腱索.结果室早组30例中发现左假腱索19例,检出率为63.3%.正常对照组30例中左假腱索5例,检出率为16.7%.室早组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室早的发生与左假腱索可能有关系,提示左假健索是室早的潜在发生原因之一.

  • 标签: 小儿 室早 左室假腱索 关系 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特点与右流出道不同区域起搏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行右流出道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起搏位置,将患者分成间隔上部组(45例)、间隔下部组(24例)、前壁组(101例)及游离壁组(16例)。比较分析4组患者在右心室起搏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中,游离壁组QRS波时限为(173±14)ms,长于其他3组(P=0.014);QRS波群额面电轴间隔上部组为(61±47)°,而间隔下部组为(-18±52)°(P=0.01);间隔上部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zoneIndex,TZI)最小,而游离壁组最大(P=0.01);在4组患者肢体导联QRS主波方向比较中,间隔上部组下壁(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比例最大。结论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右流出道起搏电极在不同区域的定位,但受样本量等的影响,仍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室间隔 起搏 体表心电图 右室流出道 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用于临床。苯那普利是新近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长效、降压稳定的ACEI新药。作者在控制高血压早期病人血压的同时观察了它对左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高血压 苯那普利 左室肥厚 ACEI 影响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因多次发作性心悸、晕厥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术来本院就诊。常规体表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RS波群电轴左偏,心率51次/次,P—R间期0.17s,QRS波群时限0.09s,V1、V2导联ST段起始部可见一正负双向小棘波,持续约40ms,V1~V3导联T波倒置。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Epsilon波。借阅外院心电图(图2)示:快速均齐宽大畸形QRS波群,

  • 标签: EPSILON波 右室发育不良 致心律失常性 QRS波群时限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宽大畸形QRS波群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1、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的神经发生。

  • 标签: 脑梗塞 室管膜 神经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病理性性期前收缩(PVS)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36例常规心电图有PVS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心脏病组(B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Lown分级法和Schamroth分类法对判断病理性PVS与功能性PVS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宽大畸形伴明显切迹、多源与多形性、成对出现、起源于左心室者以及伴继发性ST-T改变的PVS绝大多数见于病理性。

  • 标签: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重构与心室舒张功能及性心律失常(VR)的关系。方法对EH肥厚组(A组)、非肥厚组(B组)及对照组(C组)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测量左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VR的发生率。结果LVMI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关,三组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A组、B组的VR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EH伴有左肥厚(LVH)者,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并有较高的VR危险性。

  • 标签: 高血压左室重构 舒张功能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肥厚(EH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125例EHLVH者(A组)与同期12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正常者(B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发生率66.5%),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EHLVH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性心律失常,提示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逆转左肥厚(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