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根据《201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和临床特点设计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核查表,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核查表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核查表,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和导管维护时管理小组核查记录,及时反馈改进。2011年2月至8月,临床使用安全核查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02‰,较2010年6月至12月的5.80‰有降低。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安全核查表
  • 简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1],又以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2-4]。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导管正位 测量法 护理
  • 简介: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把一根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置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植入技术。因PICC有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创伤、成功率高等优点,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751例,其中发生CRBSI21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21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流程不当、患者个体因素、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和时间等有关;其中2例患者进行了导管更换,4例拔除了导管,其余15例感染得到控制,病情稳定转出ICU,1例患者死亡。结论ICU应制订完善的预防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正规的置管培训,同时加强无菌观念。落实血管内导管的管理与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置管安全.预防CRBSI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总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的护理.血栓性堵管后再通的护理措施是行尿激酶溶栓、更换连接器、指腹揉搓法等.25例血栓性堵管通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血栓 通管
  • 简介: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用于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的效果.方法将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按压法,观察组采取云南白药外敷法,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30.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84.8%,两组比较x2=20.1,P<0.01.结论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应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敷效果较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渗血 云南白药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脱落 护理警示
  • 简介:临床上持续吸氧的患者需要外出做检查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氧气枕进行持续的供氧。在氧气枕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玻璃接头连接吸氧管和氧气枕导管,经常因为碰撞使玻璃接头破裂,导致吸氧不能正常进行或不慎划伤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存在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一次性20ml注射器针头套改装做为导管接头。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注射器针头套 氧气枕导管接头
  • 简介: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75%~80%,脑转移总的发生率为20%,尸检为40%[1]。脑转移是非细胞肺癌晚期及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提高非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