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位MRI扫描对前交叉韧带ACL附着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88例患者行常规和功能位MR/扫描,分次提供常规和功能位MRI资料,由高年资影像医师诊断,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常规和常规附加功能位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MRI常规体位扫描对1~3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0%(8/20)、39.13%(9/23)和100%(1/1),功能位组分别为95.00%(19/20)、91.30%(21/23)、100%(1/1)。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8,P〈0.001),其中1级及2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级损伤:X2=13.789,P〈0.001;2级损伤:X2=13.800,P〈0.001)。结论:膝关节功能位MR/扫描对ACL起始和终止具有独特的显示视角:可明显提高DOA的ACL损伤,特别是起始和终止1级、2级等轻中度撕裂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发初教授(1905-1982),浙江嵊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192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北京求学,1934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从事药理研究和内科医师工作,1937年后一直从事X线诊断和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放射科、放射学教研组主任、教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等职,同时还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顾问,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家.发初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放射学领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被誉为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奠基人[1].发初教授生前曾发表大量有关影像学中西医结合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多个方面.研究其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对于当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工作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张发初 中西医结合 学术
  • 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中,王武、丁沧清教授分别被聘为第三届、第四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顾问,闽光、马祥兴教授分别被聘为第四届、第五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他们博学精思,仁德敦厚,不仅具有非凡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而且热衷于学会工作,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为推动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还积极参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审工作,任劳任怨,成绩斐然。

  • 标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主任委员 专业委员会 医学影像 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