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连用15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观察空腹血糖、血脂、24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能通过减低DN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15岁儿童EV71和CoxA16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全县抽取1个手足口病高发乡镇和1个低发乡镇,根据抽样比例对每个年龄组进行系统随机抽样。按照年龄共分为17个组,对519名0~15岁儿童,抽取3ml静脉血分离血清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用微量法中和实验进行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检测,对结果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⑴新生儿EV71和CoxA16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0%、80%。EV71抗体阳性率从1月龄开始迅速下降,至6月龄时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3.33%,1岁开始逐渐升高,4岁后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CoxA16抗体阳性率从2月龄开始迅速下降,至9~11月龄时最低,为3.33%,1岁开始逐渐升高,5岁后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⑵0~15岁儿童EV71和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79%、53.18%。⑶男性和女性EV7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09%、52.46%,男性和女性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64%和54.92%。结论EV71、CoxA16抗体阳性率从1~2月龄即迅速下降,1岁开始逐渐升高,4岁、5岁时EV71抗体阳性率、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80%以上。预防手足口病要从新生儿开始,重点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

  • 标签: 儿童 EV71和CoxA16抗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钙(Ca2+)、NO、IL-18的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钙离子抑制剂尼莫地平干预,观察其对HIE患儿症状缓解的积极作用,证实尼莫地平在新生儿HIE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HIE患儿为对照组,并依次设常规治疗组,尼莫地平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对生后72h及不同程度HIE患儿进行血清Ca2+、NO、IL-18水平检测。结果新生儿HIE组血清Ca2+对照组降低,NO和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HIE组血清Ca2+含量降低,血清NO和IL-18含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尼莫地平治疗后,HIE新生儿血清Ca2+、NO、IL-18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清Ca2+、NO、IL-18水平在HI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增高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尼莫地平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钙离子抑制剂 血清钙 NO IL-1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R)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刺五加防治DKD的机制。方法选取DK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UAER、IL-6及TNF-α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DKD患者UAER、IL-6及TNF-α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UAER减少和血清IL-6、TNF-α降低呈正相关(r=0.73,P<0.01和r=0.64,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DKD患者肾脏保护作用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产生,具有抗炎作用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刺五加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14-16周的临床效果。方法米非司酮序贯疗法2天,即空腹或进食2h后服,早晨服50mg,12h后服25mg。米索第3天早晨6-7点首次舌下含服400ug后,每隔1h舌下含服200ug(总量不超过1200ug)。结果米非司酮与米索配伍药物流产有效率高。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小剂量多次舌下含服用于14—16周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的引产方法。

  • 标签: 妊娠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利用自体腘绳肌腱对16例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予以及时有效的康复练习,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或松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移植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例健康人,分离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对患者和健康人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而且乙肝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NK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增加。提示肝脏内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IL-10作用于其它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从而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在鼻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鼻部外伤,临床拟诊鼻骨骨折同时行DR、CT检查发现鼻骨骨折95例,CT机采用GE16层螺旋CT各相同性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AW4.2工作站作三维重建,重建后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骨折线的走行、累及范围、骨折移位情况。结果95例患者中DR诊断鼻骨骨折85例。CT诊断骨折95例,其中单纯性骨折70例,粉碎型骨折20例,隐匿性骨折例5。MPR显示骨折95例,VR显示骨折90例。鼻骨孔显示率约88%(83/95)。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及骨折类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 各相同性扫描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CDK4和cyclinD1等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6例子宫颈癌及10例正常子宫宫颈组织的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p16、CDK4和cyclinDl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例子宫颈癌中,p16阳性表达率为52.8%,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宫颈组织的表达(P<0.05)。子宫颈癌中CDK4和cyclinDl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16表达与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p16/CDK4/CyclinD1通路蛋白的异常表达和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16的表达量可作为子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判断指标之一。

  • 标签: 子宫颈癌 p16 CDK4 cyclin D1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子宫平滑肌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由于子宫平滑肌肿瘤形态多样,良恶性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有时无法明确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CD44v3,p53、Ki-67、ER/PR,能够有效提高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正确率,且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其在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提高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的正确性以及对预后进行评估。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p16 CD44v3 p53 Ki-67 E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