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道管理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等。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精室为藏精之室,男子为睾丸,女子为卵巢,精室产生精气,精气也称原。”1

  • 标签: 三焦原气 特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中医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出现的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制剂的种类有40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79.5%;在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率比口服与肌肉注射相对较高。结论在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人小孩,加强对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控制使用方式,以最大限度来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医师的沟通告知义务,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救治的17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癒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男14例,女3例)完全治愈。17例患者均与饮酒相关,饮酒是造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结论应用该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要禁止饮酒,临床医师要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强调告知患者治疗前后不能饮酒及接触乙醇类制剂。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报的6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结果612例ADR患者,男女之比1.481;ADR共涉及14类药品,其中,319例患者因抗生素类药品发生ADR,占52.12%,居首位;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495例,占80.88%,局首位,可见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生ADR比例最高。结论只有不断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才是降低ADR发生率的关键,才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抗感冒药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ADR,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1例,采用口服胰岛素治疗;乙组患者12例,采用注射型胰岛素治疗,对其不同剂型胰岛素合并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最常见是低血糖、体重上升、局部或是全身性过敏反应、下肢及面部的水肿;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乙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的发生,其它依次为体重上升、过敏反应;在临床治疗及用药时对胰岛素剂型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安全优质的胰岛素。

  • 标签: 胰岛素 不良反应 合并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双黄连制剂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制剂致ADR主要表现为全身红斑,头晕,恶心呕吐,泛酸,皮肤潮红、瘙痒,眼睑浮肿,畏冷、寒战。其次为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手指关节、腕、肩、肘、膝关节疼痛,出血性结肠炎,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双黄连制剂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药剂科应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药学服务作用。针对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剂科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和模式。提出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合理用药,以促进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检测模式 经验与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心理干预后促进骨折愈合的意义。方法选取168例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分析,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干预。结果在168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进行治疗,并能够在早期功能锻炼中促进骨折愈合。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后能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折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医学技术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发生特点。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2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从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服用中药制剂等。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身体的器官与系统以及皮肤遭到损害。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督控制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45.2%,中药制剂占6.5%。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9.2%;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9%。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每天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高危患者243例,每天用药前服用100mg阿司匹林,7天后采用比浊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PD)作为诱导剂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并分析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年龄呈负相关,而与ACS、体质指数以及糖尿病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ACS、糖尿病以及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是影响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反应性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高龄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更强,用药前后检测血小板活性的高低对于预测阿司匹林反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阿司匹林 反应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TVH)的术。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80例(TVH组)与同期开展的腹腔镜辅助阴切除非脱垂大子宫76例(LTVH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LTVH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式 非脱垂大子宫 阴式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联合白胺片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41例,观察组采用复方阿胶浆联合白胺片治疗,对照组1单纯采用复方阿胶浆治疗,对照组2单纯采用白胺片治疗。3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的水平。结果3组治疗前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2个月白细胞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联合白细胞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较单用复方阿胶浆或白安片长期疗效更好,作用更持久。

  • 标签: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复方阿胶浆 升白胺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