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早期活动对脑出血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选取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就治的共八十例患有脑出血的病人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上早期活动这种护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结果实验组的血流峰风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活动这种护理方式能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病房24h尿标本留检擦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对其检测的正确率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到护理质量改进的切入点与方法。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50例,针对该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检测;对照组50例,针对改组患者采用常规标本留取方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样本的正确率,两组样本主体的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品管圈 尿标本 留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胃肠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120例胃肠外科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行后,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改进胃肠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作用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胸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胸部肿瘤科收治的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4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ICC堵管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堵管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7.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胸部肿瘤患者PICC堵管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胸部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科雾化吸入健康宣教不知晓项目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儿科雾化吸入健康宣教不知晓项目数为本次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的10大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不知晓雾化吸入项目数的原因及雾化吸入过程中护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根据80/20定律找出需要改善的重点,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不知晓儿科雾化吸入健康宣教的项目数。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知晓儿科雾化吸入健康宣教的项目数由原来的每周98例数降至每周24例,通过改善排班,制作工作流程、合理安排雾化时间、加强宣教、制作宣教卡片及温馨提示后患者未按时按量完成雾化的人次由每天15例下降到3例。(以中午1200为例)对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及内容进行考核后,成绩由考核前的最低分85分提高到93分。活动前后比较,效果显著,差异有临床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儿科雾化吸入健康宣教不知晓项目数,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儿科雾化吸入 不知晓 项目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实施益生菌加康复新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9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病变活动性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病变活动性评分两组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益生菌加康复新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采纳。

  • 标签: 益生菌 康复新液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作业治疗小组活动对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作业治疗小组活动对下腰痛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与传统宣教,观察组(96例)在此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小组活动治疗,出院后,予以小组活动视频、下腰痛预防手册。两组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家居随访。在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出院8个月后)用改良巴氏量表(MBI)和疼痛程度模拟量尺(VAS),进行疗效分析与评估。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83±1.07)分和(2.36±1.43)分、MBI评分分别为(91.14±3.72)分和(85.16±4.7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且随访时,观察组下腰痛复发率(13.5%)明显低于对照组(26.0%)。结论(1)作业治疗小组活动能明显降低下腰痛的复发率;(2)作业治疗小组活动的介入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康复 作业治疗 小组活动 下腰痛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单次手法、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根据治疗手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单次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单次手法治疗10min以后直到第二天,疼痛都有明显的下降,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以后的第2天,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单次手法,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次手法 物理疗法 颈型颈椎病 疼痛 关节活动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RA患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副作用少,故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药 活动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患者术后3~5d,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则在患者术后当天即开始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术后4周,调查记录两组的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78,P=0.0007)。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肢功能状况,提升肩关节活动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康复功能锻炼 患肢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次手法结合牵引对比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在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方面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成采取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的A组与实施物理治疗的B组,依据疼痛目测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压力疼痛阈值变化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种不同疗法的即刻疗效与短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0min与第3天A组与B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高于A组,压力疼痛阈值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在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目测评分与压力疼痛阈值及关节活动度方面,无论是即刻疗效还是短期疗效单次手法结合牵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物理治疗。

  • 标签: 单次手法结合牵引治疗 物理治疗 颈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及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6年1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及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对比后可知,观察组病人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且观察组病人术后无明显腹胀情况出现。结论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其恢复。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 术后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癫痫(活动性)患儿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使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其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40例癫痫(活动性)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结果两组在干预前用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观察组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改善较佳,组间比较P<0.05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在护理服务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够提高癫痫(活动性)患儿服药依从性,同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服务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 癫痫(活动性) 服药依从性 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拉秦栓不同给药剂量和次数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于晚睡前便后置入1.0g美沙拉秦栓,观察组患者于早晚各置入0.5g/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后头痛、恶心、腹胀、大便次数增多(>3次/d)及腹痛的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秦栓每日1次与每日2次给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一致,且安全性均比较高。

  • 标签: 溃疡性直肠炎 中度活动期 美沙拉秦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超声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CB)和股神经阻滞(FNB)镇痛方式对其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16年8月-2016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划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研究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手术,研究组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对照组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派卡因5ml/h.连续泵3天,对两组术后4、8、12、24、48、72h活动时镇痛的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镇痛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ACB和FNB镇痛效果相当,但ACB镇痛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下收肌管阻滞镇痛 股神经阻滞镇痛 镇痛效果 膝关节活动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