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患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措施,观测病患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护士行之有效护理后,所有病患均平安出院。结论对中重度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病患进行有效护理,对病患自身康复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咽部中药冷热刺激并配合含漱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最大限度的改善吞咽功能,减少不适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内科中医治疗、康复训练均相同,观察组采用中药冷热刺激并配合含漱,对照组采用水冷热刺激咽部。4周后观察患者吞咽改善情况,根据哇田饮水试验的变化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吞咽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部中药冷热刺激并配合含漱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应用水冷热刺激咽部。

  • 标签: 中药 冷热刺激 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刺激八髎穴等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水钢总医院住院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92例,采用针灸刺激八髎穴治疗。结果治疗后明显改善膀胱初感容量、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残余容量。结论结论针灸刺激八髎穴可提高膀胱最大容量,减少尿的残余量,提高膀胱充盈感觉阈值,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 标签: 脑卒中 尿失禁 八髎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自发病后1至10d给予TMS治疗,半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经过为期半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康复组为92%,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康复组FMA和Barthel评分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除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之外,同时也可加强运动能力,在真正意义上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刺激仪应用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麻醉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41例上肢手术患者(治疗组),同期选择41例上肢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患者术中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方案,但治疗组加用神经刺激仪,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治疗组阻滞成功率92.68%,对照组63.41%,对比发现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上肢手术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环节应用神经刺激仪可以取得显著麻醉效果,可推广。

  • 标签: 上肢手术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阻滞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大鼠穴位电针刺激后血清中DYN变化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构建妊娠模型,将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阵痛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组,每组20只。18天后灌胃蓖麻催产后,按照实验方案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干预措施,待大鼠产程结束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中DYN含量。结果电针合谷穴及电针三阴交穴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均在13pg/mL以上,两两比较发现电针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明显高于药物镇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在各实验组中含量最高,达到(18.97±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仅为(4.28±1.28)pg/mL,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Y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中DYN含量,在分娩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电针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配合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10天为1疗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的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VitalStim电刺激 吞咽训练 假性球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湿毛巾热敷,用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两组的乳汁淤积缓解疗效。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49.6%,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治愈率为17.2%,总有效率为49.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汁淤积 低频电刺激 手法按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效果。方法利用腹水超滤治疗仪,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结果20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行腹水超滤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化指标,提高血蛋白浓度,同时减少了外源性人体白蛋白的使用,减少了传染病的潜在风险。结论腹水超滤治疗是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腹水超滤
  • 简介: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促排卵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对一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四胎妊娠患者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四胎妊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完毕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采用延伸护理成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脑深部电刺激术)56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将其随机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术后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2.38±4.4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只有(65.35±5.01)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后延伸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 延伸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皮穴位电刺激大肠俞穴和白环俞穴对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VAS评分、曲马多注射情况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结果术后8h、24h、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注射曲马多注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肛周脓肿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后子宫容受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50例,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进行术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B组口服妈富隆;C组未做特殊处理。对三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月经血量状况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判定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总体治疗效果略优于B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强子宫容受性。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人工流产术 子宫容受性 月经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疗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4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与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膀胱功能恢复率为95.0%,高于甲组73.3%,差异显著(P<0.01);乙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甲组、残余尿量少于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电刺激治疗,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癌 电刺激治疗 膀胱功能恢复 尿潴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7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观察与处理,观察组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记录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3.713,P<0.05),且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7.1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潴留 仿生物电刺激技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因尿管刺激引起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于术前一天及入手术室后分别进行每次10~20分钟的心理护理,于全身麻醉开始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导尿管置管术。B组于全身麻醉前患者清醒时行导尿管置管术,C组于全身麻醉开始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导尿管置管术。观察记录拔管后患者因尿管刺激引发躁动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C组的躁动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的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组的躁动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因导尿管刺激出现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 标签: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 躁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疗效。方法将41例TS患儿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0)和治疗组(n=21)。2组患儿均接受1HZ、110%静息运动阈值、5次/周、1200脉冲/次、共计4周的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儿接受假刺激线圈给予的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8周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TS患儿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儿经rTMS治疗2周、8周后,其YG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假刺激组患儿治疗2周、8周后YGT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明显改善TS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发性抽动症 辅助运动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妇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类似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妇科门诊收治的6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症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服用补中益气丸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只服用补中益气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5.5%,显效30.3%,有效15.2%,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显效21.2%,有效15.2%,总有效率为69.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丸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显著提高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补中益气丸 生物反馈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通过不同的刺激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术后疼痛程度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对106例将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择期手术的ASAⅠ~Ⅱ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手术方式,使术中麻醉深度维持在D0~D2水平,采用镇痛-伤害性刺激监测仪测定麻醉诱导后无疼痛刺激(T0)、腹腔镜气腹(T1)、腹腔镜穿刺器(trocar)刺入腹腔(T2)、从胆囊床剥离胆囊(T3)、胆囊从腹腔中取出(T4)5个时间点的ANI数值。结果在保持相同麻醉程度的情况下,与未进行任何诱发是点T0比较,在运用不同诱发因素时点T1、T2、T3、T4的ANI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P<0.05),疼痛刺激越强,ANI的变化值越大。结论在通过腹腔镜将胆囊切除的手术中,ANI可以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疼痛情况,可将其运用在临床上反应术后疼痛的程度。

  • 标签: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 术后疼痛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