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早期肾损害情况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45例,A组为早期肾脏损害患者,B组为无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选取同期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肾脏功能指标检测和ABPM,分析比较三组临床指标、动态血压情况、ABPM参数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情况。结果A组BUN、Scr、血β2-MG、尿β2-MG、UAER等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动态血压情况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2-MG、尿β2-MG、lgUAER与动态血压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诊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情况的重要诊断依据,早期对患者的确诊能够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住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4例新生儿,对68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NICU收治的777例新生儿,对其进目标性监测,并对新生儿的体质量、胎龄、留置针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NICU的感染情况。结果在目标检测干预后我院NICU感染的发生率、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导管性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5;新生儿的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留置针静脉置管、新生儿Apgar评分等因素都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有关,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N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2015年上半年共收集了80例ADR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对7ADR不良反应报告以及患者临床表现具体情况。结果77例ADR报告中,单一用药75例(占97.4%),合并用药2例(占2.6%);在77例ADR中,涉及药物类别9个;可疑药品发生ADR多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计74例,占96.1%);输液室以及门诊药房上报ADR比例较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斑丘疹。结论我院近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有所改善,未来应通过加强对工作程序的规范以及ADR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花都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常见传染病及其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花都区220间幼托机构、100间小学、60间初中、20间高中2010-2015年学校传染病监测资料,疫情信息资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结果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该三种传染病发病人数约占所有发病人数的86%。其中中小学学生以水痘为主,占所有传染病发病率的41.18%,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所有传染病发病率的71.22%。结论手足口病、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易在中小学学及幼托机构中流行,且不同年龄段的易感传染病种类有所差异,学校应做好该病种的预防措施。

  • 标签: 传染病 疫情 学校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孕晚期血糖控制情况作为依据,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对比两组产后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相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率要低(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孕妇的FBG、HbAlc、PB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有效控制血糖。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晚期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能够反应医生为患者制定实施的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的效果,住院患者由于多能种原因没能及时对餐后血糖进行监测,影响了主管医生对其疗效的观察,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患者餐后血糖监测时间进行管理,准确性有明显提高,及时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餐后血糖监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7例不孕患者视为实验组,并选74例正常育龄女性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卵泡发育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大小,测量卵巢动脉血流参数(RI),并予以分析。结果排卵期时,67例不孕症患者,卵泡正常发育并有排卵现象的占59.7%,共计40例,并测出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10.70±1.04)mm。74例正常育龄女性,其子宫内膜厚度为(8.26±1.06)mm。实验组中有排卵的不孕者与对照组比,在卵泡期的RI值高于黄体期(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测法观察卵泡发育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并结合RI,可得出此法对不孕症的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超声监测 卵泡发育 子宫内膜厚度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2型糖尿病(≥70岁)患者运用不同方法监测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医院门诊与病区近两年时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70岁)患者归入两组(40例/组)试验,Ⅰ组接受常规血糖监测,Ⅱ组接受多时间点血糖监测,对比评估两组入院前与出院时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入院前,两组的FPG、HbA1c监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Ⅱ组的FPG监测值为(6.59±1.48)mmol/L,HbA1c为(235.2±7.6)g/dl,显著低于Ⅰ组的(7.78±1.82)mmol/L与(281.0±9.1)g/dl,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糖监测期间,两组均有发生低血糖事件,但Ⅱ组发生率相对Ⅰ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70岁)患者行多时间点血糖监测,血糖控制效果较传统血糖监测结果理想,且利于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监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将连续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行ICP监测随机分为观察组(ICP监测)和对照组(未行ICP监测),观察组45例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维持在20mmHg以下,对照组45例未行ICP监测,依据症状降颅内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4d、60d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ICU治疗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颅内压监测 降颅压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时账期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本研究对全州县2014年到2016年采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样,进行现场调查和水样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并针对饮水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安全工程 理化检验 结果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3年陇南市各区县水质一般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并进行管理对策分析。方法基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陇南市各区县自来水厂2010年—2013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其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陇南市各区县4年内共监测4633份自来水,总合格率为93.9%,其中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检测合格率92.7%,毒理学指标97.8%,水质参考指标100.00%,单项检测合格率中以铁、浑浊度项目检测合格率最低。2010年至2013年陇南市各区县水质合格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陇南市各区县自来水水质较好,微生物、感官指标控制相对理想,为进一步提升陇南市各区县人民用水安全,应通过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制水工艺的改良、改善消毒措施与人员培训、完善质量监督等方面提升居民用水安全。

  • 标签: 陇南市 水质一般理化指标 监测结果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39例非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方法诊断,观察两组患者FEV1%、FVC%、FeNO三项指标。对支气管哮喘者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患者FEV1%、FVC%、FeNO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84.25±19.63)、FVC%(94.21±20.00)、FeNO(66.36±18.45)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治疗后,FEV1%(92.02±14.57)、FVC%(98.87±15.34)、FeNO(40.39±12.77)μg/L,较治疗前相比,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应将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 支气管哮喘 诊断 治疗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监测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选48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6;B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6。监测患者入院0、6、12、24小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乳酸、24小时液体总量、入住ICU的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A组、B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原发感染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0时,MAP及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乳酸及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6、T12、T24时,MAP、CVP、血浆乳酸及Sc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每小时尿量、24小时液体总量及入住ICU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院内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CO2可以作为早期容量复苏后(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进一步容量复苏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