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20m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 标签: 罗哌卡因 留置导尿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西泮注射液联合利多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2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安定、宫颈注射利多卡联合应用下行人流术;对照组直接行常规人流术。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情况、人流综合症(RASS)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情况、手术时间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地西泮联合利多卡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好、手术时间较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

  • 标签: 地西泮 利多卡因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于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罗哌卡进行麻醉与术后镇痛,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罗哌卡的使用浓度分别为0.25%与0.20%,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具有确切效果,其中0.20%的罗哌卡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治疗 临床麻醉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兆流产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120例先兆流产病例,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按患者病情不同因素分为四组,A组内分泌异常组(β-HCG、血糖、甲功等),B组免疫异常组(封闭抗体、抗磷脂抗体、NK细胞等),C组血液遗传异常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等),D组染色体异常组(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Down综合征等)。并对各组进行对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四组中保胎成功110例,流产10例,新生儿不良结局3例,其中窒息3例,畸形0例。结论根据不同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影响因素 对因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利多卡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保护作用、利多卡的脑保护作用两方面分析了利多卡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分析利多卡因应用对于脑保护的效果,同时通过利多卡形成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及氧自由基能量代谢的有利推动。

  • 标签: 利多卡因 脑保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162例孕产妇(ASA1-2级),L3-4硬膜外向头置管,1%利多卡5ml试验量,0.15%罗哌卡微量泵维持,观察生命体征、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疼痛程度、剖宫产率。结果孕妇生命体征稳定,无痛,无运动神经阻滞,剖宫产率低。结论低浓度罗哌卡用于硬膜外实施无痛分娩安全、有效。

  • 标签: 低浓度 罗哌卡因 硬膜外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采用利多卡、罗哌卡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短小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下肢短小手术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49)。甲组采用利多卡麻醉,乙组采用罗哌卡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P<0.05。结论利多卡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短小手术中,可保证麻醉效果及安全,缩短感觉平面消退至S1-2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

  • 标签: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患者 下肢短小手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据统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呼吁,大众应把该病的元凶“坏胆固醇”管起来,打赢这场血管保卫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芬待治疗发热病人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我厂门诊补液病人223人,随机分为两组,洛芬待治疗组123人,安痛定对照组100人结果本组显示洛芬待的退热作用效果持久而稳定,显效率高。总有效率达99.99%,结论洛芬待治疗急性发热病人的退热疗效好。

  • 标签: 洛芬待因 安痛定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治疗高原产程中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产程中出现宫颈水肿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组30例应用2%利多卡10ml润湿棉球敷于宫颈水肿处,对照组30例未予药物处理。结果观察组30例,剖宫产率6.7%,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3.3%;对照组30例,剖宫产率23.3%,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13.3%;观察组宫口开全时间(3.5±1.1)h,对照组宫口开全时间(5.8±1.5)h。观察组在缩短产程,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对降低宫颈水肿所致难产效果好。从而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宫颈水肿 利多卡因 局部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40名ASA一级到二级单胎初产妇分为对照组自然分娩和镇痛组,镇痛组在宫口开至3~5cm时,在常规腰椎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放管3.5cm,把0.1%低浓度罗哌卡和芬太尼1μg/ml慢慢从硬膜外注入。记录好两组的疼痛评分、注射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产程时间、胎儿心率、宫缩持续时间、计算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阿氏评分,并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因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不同没有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0.1%低浓度罗哌卡和1μ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不会对产妇和新生儿产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低浓度罗哌卡因 镇痛 产科 麻醉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对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实际效果,临床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医院2017年度1~6月份,经过硬膜外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是观察组和参考组,其中观察组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在术后适量使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对患者进行镇痛,参考组使用静脉镇痛泵连续用药进行镇痛。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情况的观察,对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爆发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身体状况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对于硬膜外术后的镇痛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的低,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疲乏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分析其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用简明乏力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调查10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评估乏力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癌性疲乏发生率90%,其中中重度癌性疲乏74%,癌性疲乏评分(6.15±0.74)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贫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抑郁、睡眠紊乱5个因素对癌性疲乏有影响(P<0.01)。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做有氧运动、改善睡眠、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癌性疲乏状况。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癌因性疲乏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临床上患有神经性耳鸣的患者应用盐酸利多卡治疗,总结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持续性神经性耳鸣患者(耳鸣持续6个月以上)3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15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为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为应用盐酸利多卡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盐酸利多卡治疗神经性耳鸣,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继续应用。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利多卡因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0.1%罗哌卡②0.1%罗哌卡+芬太尼2ug/ml产妇宫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2ml。5分钟后排除无全脊麻现象发生,然后各组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10ml.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接镇痛泵,将镇痛泵维持量以5―7ml/h,持续硬膜外腔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结论0.1%罗哌卡复合芬太尼2ug/ml.在分娩镇痛中能有效降低镇痛。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4年600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300例,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B组为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持续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明确,剖宫产率低,对新生儿无影响。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母婴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麻醉,治疗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麻醉,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记录胎儿娩出时和分娩出5min的Apgar评分。结果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娩出的婴儿Apgar评分均大于9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降低,而且婴儿的分娩时间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利多卡因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需要进行颈丛神经阻滞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病人,根据使用的神经阻滞剂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0.375%盐酸罗哌卡,观察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比较、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甲磺酸罗哌卡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有着麻醉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