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参附注射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影响,揭示参附注射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心肌细胞,分别给予1.5、3、6g生药/L3个不同浓度的参附注射,作用1h,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ATP酶的活性及相关离子的浓度。结果:参附注射各剂量组(1.5、3、6g生药/L)能提高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提高Ca2+-ATP酶、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的浓度,提高K+的浓度。结论:参附注射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作用的发挥与调节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心肌细胞 CA2+-ATP酶 Ca2+-Mg2+-ATP酶 NA+-K+-ATP酶
  • 简介:目的:建立确定葡萄糖绝对构型的方法。方法:葡萄糖经衍生化引入对溴苯甲酰基发色团,从粗产物中分离出口型衍生物,再用配备圆二色(CD)检测器的手性高效相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D型和L型葡萄糖的β型衍生物在手性高效相上得到较好分离,通过β型衍生物的保留时间、色谱峰的方向(正峰或倒峰)以及在线扫描的圆二色谱图来确定葡萄糖的绝对构型。

  • 标签: 葡萄糖 绝对构型 圆二色检测器 手性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探讨丹红注射联合胰岛素、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3级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及抗生素进行局部换药,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胰岛素、山莨菪碱及抗生素进行局部换药。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见患者血流变性和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结论:丹红注射可提高对糖尿病足治疗的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足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参麦注射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检测参麦对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参麦对MMP-2蛋白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参麦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水平检测参麦对MMP-2和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谱的方法检测参麦对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能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MMP-2蛋白以活性形式存在,增强TIMP-1的基因表达。结论:参麦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和增强TIMP-1的基因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速度减慢,进而使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降低,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肿瘤 血管生成 MMP-2 TIMP-1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中加以参麦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4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差别,治疗4周后,治疗组进食、洗澡、修饰和穿衣等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为高;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差别(t=-0.086,P=0.466),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20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IL-18、IL-6、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2例(6.25%)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脑卒中 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中甲基正壬酮含量的方法,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器在样品瓶顶空吸附样品,对鱼腥草注射样品进行提取,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高温下解吸附,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甲基正壬酮。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高纯氮(纯度≥99.999%);柱温130℃;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00℃;流速1.0mL·min^-1。结果:甲基正壬酮在1.07~25.91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24%。含量测定结果与水蒸气蒸馏法(SD)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取代SD—GC法用于鱼腥草注射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分析。

  • 标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鱼腥草注射液 甲基正壬酮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温度和采收时间对畲药稔中没食子酸、槲皮素含量的影响,确定稔最佳干燥温度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畲药稔中没食子酸、槲皮素含量随干燥温度降低而显著升高,以室内阴干效果为最好.5月份初采收的稔两成分总含量最高.结论:干燥温度和采收时间是影响地稔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的重要因素.以两成分含量为指标,最佳采收时间在5月初,花未开时.

  • 标签: 地稔 没食子酸 槲皮素 干燥温度 采收时间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柚皮苷及其代谢物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骨碎补药材中加入50%乙醇加热回流1h,提取物用50%PEG400制成混悬灌胃给予大鼠。血浆样品处理采用萃取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试剂,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UPLCTMBEH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80:20,V/V),流速为0.25mL.min-1,柱温为25℃;质谱条件采用ESI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578.4→270.7(柚皮苷)、m/z270.7→150.7(柚皮素)和m/z149.9→106.6(内标)。结果:柚皮苷和柚皮素的Cmax分别为(2.56±0.77)×103ng.mL-1和222±45ng.mL-1,Tmax分别为0.67±0.20h和8.0±1.3h,AUC0~t分别为(3.23±0.54)×103ng.mL-1.h和(1.57±0.37)×103ng.mL-1.h,AUC0~∞分别为(3.29±0.54)×103ng.mL-1.h和(1.79±0.43)×103ng.mL-1.h。柚皮苷的t1/2为4.1±0.8h,且在其药时曲线8h处出现另一微小的峰。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药动学研究结果为骨碎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更多还原

  • 标签: 骨碎补提取物 柚皮苷 柚皮素 药动学 UPLC-M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