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04%;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施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针对急诊科实施人文关怀的难点及原因进行了梳理,采取了能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治疗信心、减少医患纠纷的相应对策,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我科近一年来的各类安全隐患及防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ICU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以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减少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制定基础护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制定基础护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危重患者 基础护理管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负面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急危重症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院内转运的急诊科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意外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护理经验,对院内转运时容易造成患者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方法,转运前先对患者做好病情评估,在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都做好相应护理来保证患者的安全。结果在数据研究中发现对于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会因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者自身原因,转接过程中才在问题导致患者发生输液中断、心跳停止、呼吸骤停等现象,在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后,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造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院内医护人员操作的专业性,建立完善的院内转运机制,能够保证院内转运安全、有效的进行。

  • 标签: 急诊科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风险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误吸高危评估表的应用对降低心外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危重患者对误吸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评分、年龄、洼田饮水实验、咳嗽反射、人工气道、胃管、胃内残留、呕吐、进食后伴随症状。评分范围为0~20分,分值≥2分即列入误吸高危患者,并在误吸高危因素表上列出护理措施及急救流程。结果心外科患者的误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误吸高危因素评估表在心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住院患者误吸的发生,提高了护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预测发生误吸的高危人群,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减少病人误吸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危险性评估 危重症患者 误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中危重患者的抢救应用全程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实验组60例,全部行以全程护理;参照组60例,全部行以常规护理。对比最终抢救成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对比抢救成功率,实验组为98.33%,参照组为83.33%;对比护理满意评分,实验组为(95.37±7.39)mm,参照组为(86.54±2.65)mm。两种对比均有较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提高急诊科中危重患者的最终生存率,患者普遍感到非常满意,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 全程护理 危重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凡士林在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保护失禁病人肛周皮肤!防止和治疗皮肤并发症,方法将7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使用凡士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进行疗效对照。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患者自我感知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肛周皮肤感染的临床效果,治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操作简单,显效快、疗效好、经济实用、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采用凡士林对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情况进行肛周皮肤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大便失禁 护理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机械通气救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70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67例成功脱机,且撤机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抢救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设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呼吸内科ICU病房实施治疗的64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再插管率及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aCO2、PaO2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插管率3.12%、VAP发生率3.12%均比对照组18.75%、21.87%低(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提供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肠内营养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有效降低危重症新生儿产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名危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4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18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20例;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7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新生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干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