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回溯中国古代素有“无舞不授器”的风尚,也就是说舞蹈时要有舞具相伴,在东方人看来一切道具,都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不是无关宏旨、装饰点缀之物,这与西方舞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剑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钧沉、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显著特征。我们走民族化的道路、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就要利用革新传统的艺术样式,赋予新的生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把中国古典舞剑舞作为身韵的继续与深化,通过挖掘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身韵徒手的训练成果,并达到“以身带器、以器练身”的教学目的。剑舞的开发是继身韵诞生之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学科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剑舞 文化价值 训练功能 剧目创作
  • 简介:吴晓邦先生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和领航人,他一生为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鞠躬尽粹。“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是吴晓邦先生不断探索和追求而确立的崇高的舞蹈艺术观和奋斗准则。吴晓邦先生一生身体力行、勇于实践、慧敏睿智、勤于思维,是一位少见的把长期的舞蹈实践活动与系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集舞蹈表演、教学、编导、理论于一身的舞蹈艺术大师。多年来,他呕心沥血为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吴先生曾不断鞭策和激励青年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勇于按照科学的规律,对旧的、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代教学 吴晓邦 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思想道德修养
  • 简介:汉画像呈现有大量的舞蹈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其中以袖舞的表现最为极至。如何能够将汉画像石袖舞的舞蹈形象运用到古典舞课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运用动态形象理论,从汉画像的袖舞形态出发,尝试将袖舞从静态的二维空间转换为三维的立体空间,进而编创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再由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最终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中国古典舞的课堂。在丰富古典舞创作的同时实现一条由理论研究到课堂实践的探索之路。

  • 标签: 动态形象 汉代袖舞 中国古典舞 课堂教学实践
  • 简介:在舞蹈实践的整体过程,尤其是编舞教学,一旦涉及到“舞蹈思维”这一特定范畴时,便会有强烈的思维“特性”层面的问题一直围绕着舞蹈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似乎舞者、教者、编者三者间,谁都不能摆脱其“特性”去认知、理解、学习舞蹈。积累久了才发现,这个范畴的问题看似与舞蹈人息息相关,也有与生俱来的思维和常态成分,但却要一次次理性地:“面对面”并拿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认识,才能窥探它的特性价值。此文就这个极具舞蹈文化、舞蹈本体、本性的构成元素的舞蹈思维“特性”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向舞蹈和教学的人文科学化靠近,从而有可能很好地为舞蹈及舞蹈人服务。

  • 标签: 舞蹈思维的特性 特征 涵盖 意义 建立舞蹈思维特性的方式 感觉
  • 简介:2001后4月15—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在郑州举办了关于《中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70余人,包括奥地利、俄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代表。本文是作者在大会上宣读的论文。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中国 舞蹈事业史 龙舞
  • 简介: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条件、供能长短、供能大小各不相同。舞蹈表演中有氧氧化供能最为重要,为舞蹈长时间提供能量;糖酵解供能系统也不可或缺,每个舞蹈剧目的快板都或多或少需要糖酵解提供的能量;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优秀舞者极其重要,只有它能为技术技巧提高充足的能源。在舞蹈训练要遵循各个供能系统的原理合理训练,提高每个供能系统的能力,在舞蹈表演时充分利用人体能量。本文从三大供能系统的原理切入,结合舞蹈表演的耗能特点,对舞蹈课堂训练的安排进行分析,提出在舞蹈训练中发展三大供能系统的方法。

  • 标签: 能量供应 舞蹈训练 磷酸原供能系统 糖酵解供能系统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 简介:从未来学明天的前景回望,中国古典舞的今天和昨天一路颠簸,很像是一个由“支配社会学”(韦伯语)和主观世界操作的动荡的乌托邦。这一状况,我们可以从《舞蹈》杂志60年(1954年至2014年)关于中国古典舞的理论文章及内存的实践发展中看到。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未来学 1954年 主观世界 理论文章 《舞蹈》
  • 简介:本文拟从唐人酒筵行令的《抛球乐》到宋代宫廷《抛球乐队舞》和流传到高丽后的变容,来说明中韩两国在宋代与高丽时期乐舞的交流概貌。宋代宫廷队舞中有《抛球乐队舞》和《打球乐队舞》,顾名思义,它们都是来自生活的抛球和打球。但它们是如何从生活

  • 标签: 高丽 宫廷 宋代 乐舞 流传 生活
  • 简介:本文以朱载堉《乐律全书》中大量的舞谱和合乐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朱载所编制的六种舞谱,探究了舞谱动作设计的规律,包括六种舞谱动作设计的异同、舞蹈动作的特点、舞蹈动作的含义,其中舞蹈的特定含义还分别表现在舞蹈动作上、学舞的缀兆图上、舞谱的致语上和舞蹈中所用的舞器上。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究,对古代最重要最完整的舞谱资料有新的认识,有宜于当代舞谱的发展。

  • 标签: 朱载堉 乐律全书 舞学 舞谱 合乐谱 舞器
  • 简介:本文尝试阐述芭蕾基本功训练与音乐节拍、节奏型的关系,通过对节拍、节奏型的分析,从而掌握其在不同年级与教学任务和课堂动作训练内容的发展变化的相统一,并期望即兴伴奏进入到课堂,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更好地为课堂的舞蹈动作训练内容服务。

  • 标签: 音乐节奏 芭蕾舞 基本功训练 音乐节拍 节奏型 课堂教学
  • 简介:舞蹈治疗与舞蹈受众拓展一样,都以身体、舞蹈与动作为载体,二者有相同的艺术观和价值观,这为舞蹈治疗应用于舞蹈受众拓展提供了理念基础。舞蹈治疗的发展阶段模型、动作分析理论能指导舞蹈受众拓展的内容、形式设定及过程管理,即兴舞蹈的大量运用能引导舞蹈受众主动、创造性的体验舞蹈,“以动作建立关系”、“舞蹈即沟通”等理论,及镜像、切斯技法等技术能构建舞蹈的人际互动及团体凝聚力,真实动作理论与方法能引导舞蹈受众以舞蹈表达内在自我与情感。舞蹈治疗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有利于舞蹈受众拓展回归/舞蹈本质并提升其有效性。

  • 标签: 舞蹈治疗 体验式 舞蹈受众拓展
  • 简介:本文采用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对芭蕾舞学生基训课后以及基训课各组训练后的血乳酸、血尿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芭蕾舞基训课后血乳酸水平显著提高,代谢类型属于有氧无氧混合型。芭蕾基训课各组训练的负荷强度不同,能量代谢类型也不同,跳和大跳训练的强度相对较大,其次是把杆,小跳和中间部分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把杆、中间和小跳训练的供能系统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跳和大跳训练以糖酵解供能为主。芭蕾舞基训后血尿素值升高,说明蛋白质参与了代谢供能,但升高幅度大约为1mmol/L左右,说明芭蕾基训的运动量中等,而且血尿素测定结果说明训练后能够得到恢复。研究建议:注重发展芭蕾舞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芭蕾舞学生在基训课上还有负荷潜力,可以加大训练量;芭蕾舞学生不可忽视蛋白质的补充。

  • 标签: 芭蕾舞基训 血乳酸 血尿素
  • 简介:鉴于非职业舞蹈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在非职业舞蹈教育倡导“快乐舞蹈”理念的观点,并分别从舞蹈艺术的愉悦性、非职业舞蹈教育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的呼唤三个方面论证倡导“快乐舞蹈”理念的必要性。

  • 标签: 非职业舞蹈教育 快乐舞蹈 理念
  • 简介:舞蹈教育是一种技术技能的传授和知识文化的传播,在国标舞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学生会了解到它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风格特点、审美及社会作用,并通过对其舞蹈语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理解来掌握感知、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另一方面,国标舞有十个不同舞种,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学生通过对十支舞种的学习体验,可以充分了解认识其国家民族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 标签: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本文通过对"舞动无界"、西两位编导和演员们的创作过程的观察以及作品展演后的思考,从中西方的视角对舞蹈编导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评论者和编导的思维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舞蹈创作和欣赏中演员、编导,作品、观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舞蹈创作、欣赏的"无界"与"有界"。

  • 标签: 舞动无界 中西差异 思维差异 舞蹈创作 舞蹈欣赏
  • 简介: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人体运动之道,一是寻求在人体运动肢体动作“合而成章”,二是寻求在人体运动肢体动作“极则复反”。如何充分理解并运用“合而成章、极则复反”之理,结合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科学知识,最大限度的扩展脚部与小腿部的训练内涵,将具有民族审美特征的“勾绷脚”脚部屈伸动作技法,贯穿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始终,是加强中国古典舞基础课程动作有机性和系统性建设的有益尝试。

  • 标签: 脚部屈伸 合而成章 极则复反 贯穿
  • 简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地方院校已将本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引入课堂,这对现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无疑是有益的补充。但由于原生态民间舞蹈与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因而我们需要使民间舞课程的开设体现出技术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本地区优秀传统民间舞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 标签: 民间舞教学 田野考察 教学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用 高校
  • 简介:“科学”这一词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的培养,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培养新世纪舞蹈人才的关键。我们的教育高度、教育方法是否与外界同步,是否达到社会的需求和认可,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发展,在我短短的教学,经历了一些事情,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舞蹈教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我们常说“舞蹈”,但却忽略了它后面两个字“艺术”,舞蹈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性,它区别

  • 标签: 教育方法 人才培养 心理素质 舞蹈艺术 舞蹈教学 新世纪
  • 简介:本文以舞蹈编导赵铁春和JonathanLunn在Danscross项目的创作过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两个编导寻找动作的不同方式,来阐述他们作品形成前后的共同现象——文化转义。尽管两个编导都通过非本族的文化元素来激发自己的创作,但"交叉互融"(CROSS)的结果依然带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征和个性。本文借助《圣经》"巴别塔"的典故,譬喻跨文化舞蹈创作编导由动作语言方式的不同而反映出的思维差异。

  • 标签: 音乐文本 文学文本 动作发生(Physical Response) 文化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