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城市的音乐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性,然而,每一座城市的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得以展开并为公众分享的空间,公共空间是考察城市里普通民众音乐生活的良好视角。杜里斯(PerryDuis)把城市空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真正“公开”的地方,像街道、路旁、公园等;二是私人所有,像企业财产、私人住房等;三是介于“公”与“私”之间的、可称为“半公共”(semi—public)的地方,

  • 标签: 城市公共空间 音乐活动 30年代 南昌 音乐文化 音乐生活
  • 简介:左翼电影在日常家庭生活的描述中嵌入了相当明显的阶级对立叙事意图。无论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嵌入家庭生活圈落的其他人物,不少左翼电影在设置人物关系时,都显得用心良苦;这种建立在阶级划分基础之上的对立引发了比较强烈的戏剧冲突,通常导致被压迫阶级代表人物的悲剧;叙事者的声音通常会积极主动现身,夹杂在人物声音之中或在人物声音之外形成强有力的对于故事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 标签: 左翼电影 阶级对立 叙事策略
  • 简介:女高师音乐系是萧友梅留德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个专业音乐教育科系。音乐系从创建初期就注重艺术实践,在她17年的历史中,既形成了定期举行演奏会的传统,又参与了丰富的校外音乐活动。本文通过对音乐系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期末音乐会与社会音乐活动的介绍与分析,展现师生们在北京地区舞台上的风采,也由此展现20世纪20一30年代北京女性音乐会的一方佳影。

  • 标签: 女高师音乐系 女性 音乐会 杨仲子 刘天华
  • 简介: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的音乐创作及创作思维进行述评,以期对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 标签: 20世纪 50年代 留苏作曲家 音乐创作
  • 简介:2011年元宵前夕,“天下第一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推出了青春版《陈三五娘》,由青年演员郑雅思、郭智峰等担纲演绎。首演选在正月十二,公历2月14日,《东南早报》还专门征集10对情侣同温梨园戏爱情经典,热心网友发文说是“2011情人节之夜最美的烛光晚餐”。正月十四又演出一场,剧场依旧热闹。这是十多年后,

  • 标签: 梨园戏 50年代 20世纪 地方戏 “天下第一团” 剧种
  • 简介:<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剧走过的发展之路了,而这批粤剧演出审查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批剧本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多年间广州地区粤剧剧目状况有重要价

  • 标签: 剧目审查 舞台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 马师曾 李门 舞台演出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音乐形态的理论研究从“基础理论与教学”、“音乐技术形态”,“技术发展史”、“作曲家及作品个案”、“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五个方面进行了音乐形态研究的梳理,涉及的研究对象非常宽泛,除了基础理论的传统作曲技术外,还对音高体系、。旋律学、节奏学、电子音乐、技术发展史、作曲家个性化技术现象、综合音乐技术分析、中国音乐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规纳。本文的梳理目的在于了解近15年来国内作曲实践和技术理论形态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启发创作实践和音乐形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音乐形态研究》 作曲家 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