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张竞生1888年2月20日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区桥头乡大榕铺村,原名江流、公室,少年时先后考入丘逢甲创办的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张竞生早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张竞生是民国第一批留洋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生平著述与译作甚丰,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学家、

  • 标签: 张竞生 文妖 丘逢甲 广东省饶平县 岭东同文学堂 桥头乡
  • 简介:金波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上海大学档案馆馆长、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档案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安徽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系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等职。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 情报档案 金波 教授 图书
  • 简介:摘要:对2016年之前的159篇档案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定量分析,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论文年度进行基本情况说明,利用关键词词频和中图分类号分析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档案学博学位论文对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和档案学基础理论方面的关注度较高,总结出档案学博学位论文具有院校特色、选题丰富、紧跟前沿、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为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培养和档案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档案学专业 博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图法 定量分析
  • 简介:作为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其作用的重要——“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文学则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现象,是经艺术的加工处理的、直接或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文化资源。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各行其道。但实际上,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档案与文学恰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并行不悖,交相辉映,协调发展。

  • 标签: 档案 文学 关系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战乱纷纭、朝代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颜之推历宦南北、辗转东西的复杂经历,使《颜氏家训》的成书渊源难尽考究。本文试图从文学思想、文章观、创作观以及文学思想形成原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颜氏家训》中的文学思想及其成因,以期对全面研究《颜氏家训》有所裨益。

  • 标签: 颜之推 文学思想 影响
  • 简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为解决苏区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及中央红军机关所需的通讯器材等问题。中共中央指示在东北军张学良身边工作的中共联络员刘鼎负责采购解决。1936年初,红军和东北军、17路军的统一战线正在秘密的形成之中,双方达成在西安建立红军秘密交通站的协议。刘鼎为交通站作了巧妙的设计:它应该是一所医院,这样大量的医药器材进出就有了方便的借口,容易瞒过特务耳目。

  • 标签: 交通站 秘密 西安 中央红军长征 博士 德国
  • 简介:业余摄影爱好者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焦。他们用光学相机拍照时常因画面运动而导致成像模糊;而改用数码相机时,也往往需要等照片被下载到电脑后,才能看出它的模糊程度。一张构图取景都相对不错的照片,往往就因为焦距没掌握好而作废。

  • 标签: 光学相机 美国华裔 拍照 博士生 摄影爱好者 数码相机
  • 简介:思基文学档案.是印江县档案馆近年收集的名人档案中数量最大、内容最完整、也最具使用价值的一份珍品。如何将这批文学档案编辑出版与读者见面.成为摆在印江自治县档案局(馆)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难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课题。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编者响应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五个一工程”的号召,本着在实践中摸索探讨编辑文学档案规律的精神,于1993年开始.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110余万字思基文学档案──《思基文集》的收集和编辑出版任务,受益匪浅。现综述如下,与档案界同行共勉。一、意义与作用思基,原名田儒壁,1920年4月26日出生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罗场乡大官庄村,是一位资深的革命老作家和文艺评论家。19

  • 标签: 编辑出版 档案资源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短篇小说 文艺评论家
  • 简介: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与胡适都赞同文学革命,但区别在于,胡适以白话文为突破口,意在掀起思想界的改革,而梅光迪对思想的全盘革新不能完全认同。梅光迪的文学改良思路是面向知识精英的,改革的是文学本身,而胡适则以白话文作为革新思想之工具,面向平民阶层,意在超越文学范畴。

  • 标签: 梅光迪 文学改良 文学革命 文化保守主义
  • 简介:巴金是我国现代、当代著名作家,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巨匠。在他近70年文坛辛勤耕耘中写下了600万字的文学作品,对推动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晚年的巴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支持,对倡议和支持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档案资料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胡乔木同志在1985年3月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当代著名作家 档案工作 档案资料 胡乔木同志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 标签: 曾圣提 曾华丁 曾玉羊 马华文学 作品编目
  • 简介: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史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史。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史”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 标签: 郑振铎 “新文学” 文学史 《诗经》
  • 简介:张翠平:王教授您好!欢迎做客《名家访谈》栏目。现在是学校期末考的阶段,您应该在忙于批改试卷吧,衷心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这次采访。王茂跃:谢谢!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互动!

  • 标签: 安徽师范大学 教授 文学院 交流互动 栏目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来自贵州山乡,始终爱国、正直、勤勉的知名作家、名教授——谢六逸先生,为之付出过不少心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谢六逸,原名谢光棠,字六追,笔名宏徒、鲁愚等等。1898年8月12日,出生在贵阳市一个书香仕宦人家。良好的家庭还胄使得少年谢六遍能写一手好诗文,并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推许。毕业贵阳模范中学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人早稻田大学研习文科。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关心和参加国内的新文学运动。早在1920年,他任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文学上的表象主义是什么》,向国人介绍和引进外间的新思潮.学成归国后,他历任复旦、暨南、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新闻教育 谢六逸 日本文学 贵州省 抗战时期